我心中的边城散文
边城描绘了一部凄美的故事。其实也是沈从文心中理想的世界。全文诙谐幽默,语言平淡,表达了一种安静祥和的美。那里的人们是随意无忧的,是单纯善良的,是有信仰的。
在边城一书中,人们的生活是快活自在的。用溪水洗手洗脸、唱唱山歌、没事了几个人聊聊天,喝点小酒,何尝不自由自在。靠水的打渔、渡船,靠山的打猎、种地。蓝蓝的天,绿绿的水,就像一片乐土,人们生活的井井有条。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啊!在这如同仙境一般的地方,住着一群单纯善良的村民。
为什么说单纯善良呢?前文的翠翠每天只是无忧的玩乐,捎带帮祖父渡船、干活之类的。有一只大黄狗陪着她倒也不怎么寂寞。晚上看看星星、吹吹笛子,同祖父聊聊天。悠闲地过着每一天。卖肉的可以不用数顾客给的钱,甚至多给一些好肉......单纯的性格使他们彼此信任,有一种无形的信赖充斥着每一个人。不像现在的人,每天想这想那,勾心斗角。从来没有真正单纯的看待每一件事情,所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复杂化了。人之初,性本善。然而本善的人变得不善,单纯的人变得不单纯,善良的人变得不善良,美好的世界也就只有在心里想想了吧。
就在读者徘徊在这美景,佳人之中,作者已经悄然转变了笔风,大老和二老的出现让原本祥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祖父时不时的提起给翠翠相亲的事,让翠翠稍有不自在。夜晚也不能再甜甜的睡去,取而代之的是长长的梦,前文不曾提及的梦。在梦里,她会听见歌声,会去山头上摘虎耳草,会去想很多很多。这代表她有了自己的想法,然而祖父的乱操心反而让翠翠了乱了方寸。
这种扼杀孩子思想的情况现在也仍有存在,家长用惯有的思维把孩子固定在一个枷锁里,他们总想着自己经历了很多,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他们不想让孩子吃亏,不想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就是这种想法的存在,才有了那些被强迫学各种课外班的孩子,才有了每天不知疲倦的唠叨。家长总想帮孩子铺好大马路,一路畅通就能到达目的地。
以为这样就能帮到孩子,其实家长们错了。大错特错。这样孩子不会感激反而会厌恶。孩子,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然而不让他们尝试,就如同绑住了鸟儿的翅膀。绑住翅膀的鸟儿怎么飞翔?不经历失败,怎能成长?。没有人会按照铺好的路一直走下去。一味的固化孩子的思维,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文中大老的死,让原本喜欢翠翠的二老也产生了情绪,使得翠翠对祖父也有短暂的埋怨。大老二老两人的竞争反而单方面的向相反方向发展,甚至于到了最后祖父去世也没有看见翠翠嫁人。暂且把这些原因都归结为祖父的乱操心吧。
说到祖父的去世,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依然还有封建迷信的存在。祖父去世后,会有人来做法。在现在的社会,有谁还会相信法师?但是在那个时代依然有人相信。做法事也许是当时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可不可以把它归结为一种信仰,对神灵的信仰。信仰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给人力量,指引方向,让人悔过,让人成长。个人认为信仰是很重要的,没有信仰就好像没有方向,没有标准。信仰可以鞭挞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帮助社会进步,可以创造出应和时代的人才......
读完全书,给人感觉是一种对安静平和的生活的向往,一种对故事剧情的想象,一种对翠翠的同情,一种对单纯善良的期待。总而言之,边城这样的生活,只有在梦里相见了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