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文章 2019-07-16 17:17:38 1个回答   ()人看过

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本科大学,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教育品牌的影响力也相对薄弱,独立学校的大学生也不同于普通大学学生,其社会竞争力落后于本科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可以提高竞争力,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推动作用。

一、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作用

现今我国依然长期保持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发散思维、死板教条、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需要面对复杂且实际的工作环境,面对艰巨的工作内容,保守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其发展。社会实践是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上提供自我能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大学生迈向未来社会生活提供帮助。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利与弊

(一)优良教育环境不能合理利用的矛盾

独立学院的师资普遍是母体学校老师兼职或高薪从其他高校聘请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为其学生提高了师资水平,但教师兼职于独立学院并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与母体学院一致,聘用的教师也远不能与重点大学教授的教学质量相比较。独立学院教育设施相对健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与普通本科大学分数相差较大,其在校学生学习基础远落后于本科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相对较低。学院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学生却失去了掌握的机会[1]。

(二)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偏见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矛盾

人们对于独立学院仍有偏见,多数人将独立学院视为“三本”,认为其在教育行业地位低下,正因为独立学院教育影响力较弱,打击了在校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竞争的意识。社会上大多企业招收就业人员时,常常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予重视,认为母体学校学生能力高于其独立学院学生。在受到同等教育的同时,得到不同的学位证书,使其得不到平等的就业机会,让独立学院学生面对就业更加困难。正因为社会“看证看学位”,导致了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流失。

(三)实践创新落实与实施的矛盾

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活动往往趋于形式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师所传达的实践内容,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和意识。这使实践创新能力犹如纸上谈兵,学生依然在形式化地完成实践。学生并不能从社会实践中体验到创新能力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提高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从而达不到实践创新的教学目标。

三、探索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竞争力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独立学院在教学资源上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在求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先根据学院自身条件,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在培养人才上提出明确的方向,加强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意识,这在学生未来竞争中有着重要的影响[2]。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教育品牌的影响力

独立学院自2003年经国家规定开始实行,至今地位远低于国内名牌大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要逐步累积,加强其社会影响力,在人才教育上注重个性的培养,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品牌。让独立学院从“三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成为教育行业中独有的教育机构,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更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三)改善学校创新实践的形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现有的教学形式呆板,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主动性。实践是学生与社会互相摩擦、互相撞击的过渡阶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改变原有教学体系的同时,也要完善学院的基础建设和师资条件。图书馆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图书系统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面。邀请国内外各领域教授来校演讲,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对未知的领域更有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建设[3]。总之,大学是培养人才,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的平台,其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培养人才的过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应从学院本身、学生自身和社会环境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提高独立学院教育品牌。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