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我能教给学生什么

文章 2019-07-16 16:53:53 1个回答   ()人看过

沈从文的《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我能教给学生什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我能教给学生什么

【摘要】 1933年的一个夏天,沈从文途经青岛崂山,看到一个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边提水,不由回想起家乡的“起水”习俗和青山绿水,于是决定,要以那个小姑娘和自己那片苗汉杂居、带着原始风情的故乡为背景写一个故事,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崇奉的亲情、爱情及旺盛的生命力,于是《边城》诞生了。

【关键词】 边城 沈从文 教学

一、教学背景

沈从文以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艺术追求,描绘了不受近代文明污染的原始古朴的人性,热情地讴歌了他们自在自得的人生。

在学习边城时,我们要了解整个故事,体会湘西的美和真,然而靓丽的边城为何会成为一个悲剧,是什么让美丽的桃源蒙上了沉重的忧伤?这大概是每个读完边城的人都掩卷深思的问题,以中学生为受众的中学教学是否应该进一步探寻悲剧背后的原因,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沈从文对人性的挖掘和思考呢?这一直是我在备课时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环节(在讲完文章后)

我:故事的结局是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生(一片唏嘘):太可怜了!

我:是啊,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翠翠和傩送演奏了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牧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什么一曲爱情牧歌最后会成了一支悲歌呢?是什么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呢?

生(沉默)

我:(提示)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生:爷爷、翠翠、傩送、天保、顺顺啊。

我:那么你们认为这场悲剧的发生是谁的责任呢?

生(小声讨论)

生1:感觉很奇怪。每个人都很善良,为对方着想。爷爷一心为了翠翠,他没有做错。天保为了弟弟出走,他的本意是好的。

生2:(抢着回答)傩送对哥哥的死充满内疚而出走,这个我们很能理解!

生3:翠翠一心喜欢傩送,她的感情纯洁而热烈,她也没做错什么呀!

我(笑着说):主人公们都没有做错,悲剧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陷入沉思)

我:让我们先来看看爷爷。爷爷是翠翠唯一的亲人,翠翠的妈妈生下翠翠就死去了。因为女儿的悲剧,爷爷对翠翠疼爱有加,对翠翠的爱情更是万分小心谨慎,唯恐翠翠重蹈覆辙。所以,面对大佬的求婚,他既想走车路,又想走马路。既向大佬示好又向二佬暗示。在明白了翠翠的心理后,既不告诉大佬也不告诉二佬,也不直接和翠翠交流。

生: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爷爷本想给翠翠一个周全的选择,但是却相反地给翠翠原本美好的爱情设置了重重障碍,让翠翠和傩送都无法得知对方的心意,最后酿成了悲剧。

师:对啊,爷爷过多的忧虑最终变成了伤害,让翠翠把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变成了无尽的等待。

我(故意停顿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酿成这场悲剧呢?

生(思维打开了,若有所思)

生4:我觉得翠翠也有点责任。翠翠渴望爱情,但是少女的羞涩让她把一切都藏在心里,喜欢傩送,却假装不认识他,对爷爷也不说明白内心的想法。如果翠翠不那么含蓄羞涩,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或许结局就会大不一样了。(大家热烈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翠翠少女的羞涩也是悲剧的一个因素。看来同学们思考得更深入了!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生5:湘西很美,但也很封闭,故事里的人都有点固执,如果他们灵活一点,开放一点就更好了。(展示ppt迷信天命)

我(很高兴):你说到点子上了!还有一点原因就是:迷信天命。边城的人民是人性美的代表,也是原始“野蛮与优美”的结合体。在这种处于待开发状态的自然人,不可避免地有着几千年来民族心灵的痼疾迷信天命。他们相信因果报应,并把一些逻辑无法解释的现象,硬生生地和人的言行联系起来,自以为是地相信这是上天的安排。在这种心理下,顺顺不满意翠翠这个“害死”大儿子的女孩来做二儿子的媳妇,傩送无奈出走,留给翠翠一个遥远的等待。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在学完这个故事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写下来吧!

附学生随笔一:在这片纯自然的天地里,远离都市文明的湘西人情、人性的淳朴,一切都顺应自然的安排,可是他们又没有走出天命的阴影,于是在美丽的面纱后隐伏着沉重的忧伤。

学生随笔二:我认为,在《边城》美丽的故事里,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挖掘湘西淳朴民风下人性的优美健康,也不仅仅是为了揭露几千年民族根深蒂固的心灵痼疾,还要思索人和自然的一种和谐。这种和谐是建立在顺应和超越的基础上的。若是一味地相信天命,臣服于既定的束缚,忽略人之为人本身对人生的主动权和掌控权,那也算不得真正的和谐。

三、教学反思

语文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在“教什么”上,语文教师享有一定的自主性。对《边城》这篇课文,除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特征”“体会小说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之外,我还想与学生共同探讨边城对人性的刻画和思考,从人性的角度来把握悲剧的全部构因,并通过学生的习作进行总结和反馈。

沈从文曾说“能够追究这个民族一切症结的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观上的虚浮、懦弱、迷信、懒惰,由于历史发生的影响,我们已经受了什么报应,若以后再糊涂愚昧下去,又必然还有什么悲惨场面……为这个民族自存努力上,能够尽些什么力,且应当如何尽力”。若能够通过此次讲解,令学生体会有关人性、自然之一二,也就不枉编者及教师的一番努力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