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从文《边城》中所彰显出来的理想

文章 2019-07-16 16:41:45 1个回答   ()人看过

边城》的美,美在充满了人性,而沈从文的伟大,就伟大在于他的纯粹的高尚的理想。是他的理想催生出来的美丽的《边城》、美丽的翠翠和美丽的茶峒。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浅析沈从文《边城》中所彰显出来的理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浅析沈从文《边城》中所彰显出来的理想

摘 要:《边城》是一部由沈从文创作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以湘西茶峒为背景,主要描写了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生命本色的美,亲情本色的美,乡情本色的美,爱情本色的美,以及湘西世界自然美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民俗。在这种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湘西世界中寄托着作者对美好人生形式追求的理想,它所彰显出来的美好理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理想

在20世纪30年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作者不是追随革命文学的脚步去写那些具有战斗力的文章,而是深刻体会到都市文明的虚伪,同时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导致他把目光转向湘西世界,希望在那里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超越了时代的意义,依靠着那清新古朴的自然的滋养,闯进了中国文坛,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景。沈从文把重点放在翠翠与傩送之间纯真的爱情悲剧上,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揭示出一种全新的、理想的生命存在形态――人性美。这一切,都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图景。沈从文刻画的边城是一个具有世外桃源的意境,它的理想在于颂扬边城中的人性美的同时还不忘批判都市上层社会人们的自私观,在于它描绘美好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故事的同时又揭示出深刻的悲剧命运,在于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种回味无穷的深层意蕴,让我们仿佛读懂了沈从文的边城,看出了他所寄予的理想。

一、批判自私狭隘、不健全的人性观

随着现代文化思潮的涌入,即使是淳朴的湘西世界,那些固有的生存方式和民风民俗也受到影响,面临消失的危机。于是沈从文一再以人性的治疗者自居,称自己的创作是为建造“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以知识者的眼光来观照湘西世界,呼唤人性的回归。他认为,文学应该具有把生命引导向一个更崇高理想上去发展的功能。1与此同时批判了都市上流社会和乡村下层劳动人民的落后方面,昭示出重造国民精神的迫切性。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作者把边城里的人性刻画得如此的完美,那为什么又要批判那些不健全的人性观呢?我认为作者是以美衬丑,是在告诉我们处于边缘文化的美如果再不得到重视的话,那整个中国就没有美可言了。不知你们是否细心的看到,生活在边城里的人性虽然美好,但大部分人的命运是残缺的,这就是作者所隐约看到的一幕。于是,作家从边城里的爱情故事的误会人手,一再揭示都市上层人民的自私狭隘观,体现其生命力的萎靡。例如:当船总顺顺知道大老天宝是为什么而死的时候,他抛弃了以前无等级和社会地位的观念,重新拾起那宗法等级和尊卑之分,对翠翠爷爷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还对二老傩送的婚事插手,希望他娶团总的女儿为妻,因为这样可以得到一座碾坊,这是金钱对他的诱惑。作为傩送,他明明深爱着翠翠,内心却因为过不了兄长死的那一关,总把责任推在老船夫和翠翠身上,不理解老船夫的用心良苦,不体谅翠翠的内心感受,毅然远走他乡,留下翠翠苦苦等待他归来的结果。这就体现了边城中都市上流社会人物群像。但作家揭示其生活真相的意图,不是在于凸显他们的人品问题,而是在于批判他们那些不健全的人性观。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人留下一种无法抹去的记忆和留下了一连串的思考:为什么像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中也带有如此多的国民劣根性问题?为什么不存在一种完完全全的田园牧歌式的故事?为什么在我们看到它优美一面的同时让我们为它的自私狭隘观感到悲哀?……这一系列的为什么都让人深思。

二、美好理想的构筑

沈从文主张:“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黑暗的否认,以及未来光明的向往。”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沈从文创作的《边城》所关注的是人类自身的健全性,这是人类发展中的本质问题。《边城》是一部歌颂人性至善至美的作品,他通过湘西世界的自然风貌来审视和健全人性。他把《边城》的生活描绘得非常真实,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理想境界。他看到一种现象:一旦原始成分受到扭曲,那么这种理想的人性美也不复存在,它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因此作者没有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想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而是突破自己一直贯穿的田园牧歌式的写作框架,不以傩送和翠翠有情人钟情眷属的完美而结束,恰恰相反的以翠翠安然地摇着爷爷留下来的渡船,等着那可能明天会回来又可能永远不回来的情人傩送这一悲剧为告终。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这句话,我们也知道沈从文把原本顺理成章的东西反过来写,也就打破了我们读者的期待视野,他为读者展示了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边城》里的各种生命形式正代表着边城人的生命形式,他们平静、自然、知足地度过了一生,与此同时也就达到了自己生活的目的。《边城》里的人就是这样的生活着,这就是作者的理想人性的建筑,沈从文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不惜代价来揭示内心火焰的闪光。”2

他构筑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美好世界,同时这也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理想,这不是作者一个人的愿望与理想,而是每一个现代人内心的期待。这一种真挚的、纯洁的,令人向往的源于现实又有高于现实的社会关系呈现在我们眼前,他们生活的意境是我们难以体会的,正如汪曾祺说:“感到《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3这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边城[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2] 沈从文.小说作者和读者[A].沈从文全集,第12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 王蒙.文学评论精选[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4] 汪曾祺.又读边城载《汪曾祺文集》文论卷[M].江苏出版社,1993年版.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