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的滋味幼儿园教师随笔

文章 2019-07-16 16:34:17 1个回答   ()人看过

下了好长时间的雨,好不容易今天放晴了,阳光像久违的朋友般抚摸着大家的脸庞。临窗望去,孩子们有的在做垫上运动,有的在踩滑板车,有的在投篮……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我也被感染了,加快脚步走过洁净的长廊,想加入孩子们的行列。耳畔突然传来嘤嘤的哭泣声,循声找去,在中一班钢琴背后,我发现了一个哭泣的男孩,耸动的弱小肩膀让人爱怜之情油然而生。我走过去拉起他的手:“嗨,你好,能告诉我为什么哭吗?”小家伙泪眼朦胧地看着我:“我太孤单了,我想要顾老师了。”“顾老师在外面和小朋友活动,你可以去找她啊。”看着窗外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活动的身影,我觉得有些奇怪。“可是,我不能去,因为我犯错误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老师让他在反省自己呢。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会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幼儿一起共同讨论制定一些班级规则。尽管这些规则都是大家共同制定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有一些孩子在不经意间就超越了界线。老师在一般情况下都以提醒为主,当遇到一些明知故犯、屡犯不改的幼儿,老师就会采用冷处理的办法,如,减少幼儿参与他喜欢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离老师不远的地方观察其他幼儿的活动情况等等,让幼儿反省自己的行为。孩子好动和喜欢热闹的天性会使他们急切地要求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原谅,面对那一双双祈求的眼睛,善良的老师也会酌情处理。可今天有些异样,怎么这个孩子独坐在这里哭泣,老师都不理他呢?我有些替孩子打抱不平了。于是,走去找顾老师了解情况。

原来,这个孩子在晨间桌面游戏的时候破坏了规则,在活动室内到处骚扰别的幼儿,在一再提醒都无效的情况下,老师采取了这种冷处理方式。可偏巧这个孩子特别倔强,对于老师的处理不加理会,满脸的不屑与高傲的样子,于是,老师就采取了这种小小的“心理战术”。一开始,小家伙还满脸自傲地“享受”着满屋子属于自己的广阔空间,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窗外伙伴们愉快玩耍的身影,寂寞与孤单一点点在心间逐渐扩散开来。故作坚强的他一开始还强忍着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可最后在看到我出现的一瞬间,再也隐忍不住,终于让眼泪倾泻了下来。我知道,此时的他再次面对规则与自由时,肯定会衡量得出其中的利弊了。果不出我所料,小家伙满怀祈求地要求我帮助他得到老师的原谅,并且感情真挚地对我进行了一次“道歉演习”,表示待会儿就用这样的方式和顾老师道歉。结果不言而喻,皆大欢喜!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和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往往是短时记忆并且伴随较强的行为特点,总是和某种特定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他们暂时约束不住自己的时候,适当的反思和调整会对幼儿有一定的影响,让幼儿懂得,遵守规则就是尊重他人,你不尊重他人也就成了一个大家不欢迎的人。当这种刺激引起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时候,必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使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当然,这种刺激必须是适度的、适合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的,也许这种刺激会让幼儿短时感觉不适,但所取得的效果却能让他终身受益。所以,让孩子适当“享受”一下孤单的滋味吧,孤单过后,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快乐!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