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的人才培养探讨的论文
第一篇: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本文基于软件技术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实践,基于高职、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构建“专本衔接、标准融合、能力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并在“软件技术专业的‘3+2’分段培养项目”的应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本科;教育街接;人才培养
一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能力导向的理念
坚持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的能力发展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确保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1]。此外,积极引入人才培养的学分制、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评价人才质量等方式,体现人才的能力本位,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坚持标准融合、质量诊改的理念
构建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实践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明确产品或服务的标准,识别达成目标所必须履行的关键职责与程序,及时诊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设法改进,有效保障质量。根据行业、企业对“3+2”高层次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参照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明确职业能力标准,确定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阶段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和等级,分解、明晰每一项专业技能指标,形成考核和评估的指标体系,确保每一阶段学生职业能力的达标。
二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强化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主体意识,成立“‘3+2’分段培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保障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提供规划指导、监督落实,确保衔接人才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领导小组指导构建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内部和外部保障机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构主要包括学校质量控制部、教务处和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学校质量控制部作为质量监控、监督、评价的专门机构,主要通过听课、走访、调研、检查、座谈、评议等形式,独立开展督教、督学、督管工作。教务处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职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实施、运行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外部保障机构主要指第三方评价机构,可由相关的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代表、行业协会的代表、学生家长等构成,参与开展人才质量评价工作,尤其是有效评价学生实习实训质量[2]。也可以完全由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来组织实施质量评价,第三方评价能确保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并能提供比较客观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市场调研,基于软件开发工作过程所需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与制订高职与本科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明确高职、本科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师资、教学资源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建立高职与本科教育衔接的课程标准,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3]。“软件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方案明确课程标准与软件职业标准的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4]。在高职阶段,学生应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技术证书中的一种;本科阶段应获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技术证书中的一种;不同培养阶段的课程标准应该以这些技术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做到毕业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双证融合,逐步推广第三方评价机制。
(三)加强运作机制建设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运行机制的建设是保障人才质量标准落地的重要举措,应重点建设办学主体沟通协调机制、“双师”型师资建设机制、教学规范、教学评价机制[5]。创新高职与本科衔接教学管理体制。制定教学规范,创新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高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本科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深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增加专业知识深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高职与本科衔接教学评价机制。基于衔接教育特点,突破本科教育原有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形式,强化实践教学,树立新的高职教学过程质量观,在教与学之间建立起反馈联动机制。
(四)监控评价系统建设
监控评价系统是落实“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首先构建信息化资源共享监控管理平台,实现高职与本科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填报数据平台,比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再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和材料检查等方式,合理有序推进监控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中,既要体现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点,又要体现高职与本科交叉互监、互评的特点,真正实现以监控评价促进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教学态度、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学生的学习风气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评估,同时,利用周报、日报等方式及时反馈师生对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注重高职与本科衔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6]。
三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实践应用
作为江苏省首批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大学合作的软件技术专业的“3+2”分段培养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注重整合政、行、企、校多方优质资源,深化与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合作。依托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学院与常州大学合作构建了信息化资源共享监控管理平台,实现高职与本科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监控与抽样分析有机结合,建立动态监测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运行状态与成效的诊改机制,实现数据即时更新,能及时、真实反映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质量水平。同时,利用大数据和挖掘技术,定期抽样分析、研判,为提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截止到2017年,软件技术专业的“3+2”分段培养项目已培养了首届毕业生。“专本衔接、标准融合、能力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应用实践表明,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已达90%以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证率达95%以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人才培养质量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宋涛.高职与本科衔接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74-77.
[2]万德年.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92-95.
[3]汤爱丽.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策略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7.
[4]韩学芹.高职与本科衔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5):158-160.
[5]郭兆军,李云霞,步文萍.道桥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2017,20:99-102.
[6]刘志国,刘志峰.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7:99-102.
第二篇:高职软件技术行业的需求培养
摘要:随着软件行业发展的加快,在社会生活中软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针对当前软件人才缺口数量大的特点,高职院校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体系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核心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改进,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软件技术专业行业需求出发,分析行业发展需求现状及问题,提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策略,以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度。
关键词:软件技术;行业需求;培养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是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与经济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专业,在国家大力支持计算机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下,大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但并没有改变当前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没有对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调研与分析,所开设的课程过于陈旧,造成人才供需没有完成有效的对接。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现状,指出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策略,为解决这一现状提供理论支持。
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较为缓慢,时间跨度较长,随着国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行业的投入,各高职院校顺应社会需求,广泛开设有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为解决社会人才需求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步入了平衡发展期。但随着软件行业相关新兴技术的出现,社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出现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领域的人数不多,其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未能掌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人才供需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前各高职学校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培养思路,按行业标准开设相关课程,并引入新兴理论和技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形成,有助于推动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
2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师资力量整体水平偏低。高职院校教师在项目实践经历、行业领域标准等方向不够,年龄偏大的教师不愿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另外,每年新进教师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他们缺乏项目实践经历,不能了解软件开发全流程及开发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通过是把知识点讲授完即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其次,实验实训室设备缺乏、管理较差。多数学校都建立有专门的软件实验实训室,安装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工具等,但在设备的更新换代、机房管理上还欠缺,现在的开发工具对硬件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设备响应慢、软件调试时间长,导致学生上机时间、项目开发时间不够。另外,机房的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软件冲突、设备无法使用等问题,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再次,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规格上存在差异。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企业对软件行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同时,企业在承接的项目上对编程语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未与社会需求进行同步,导致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很难适应企业需求,无法达到企业项目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状。
3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一,完善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水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存在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师资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可借助国家师资培训计划项目、引入项目教学、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项目等手段提高教师软件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对于参与这些培训或实践项目的教师给予相关奖励政策,鼓励年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同时,引入具有工程能力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到校任教,开展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讲座,对学生软件知识掌握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第二,更新实验实训场所,加强管理。根据软件行业领域分别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如基础程序设计实验室、软件开发实验室、软件测试实验室、网页设计实验室、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等,在建设时根据实验室性质和应达到的硬件配置要求进行设备采购,保证至少在三年之内不会被淘汰。同时,对实验室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包括系统与软件管理、设备管理、卫生管理等,营造干净、清爽的学生实验实训室。第三,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修订人才培养规格。每年对人才培养规格与方案进行修订,对企业及软件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项目需要哪些技能才能完成,根据调研结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引入校外课堂让学生接触软件行业发展新趋势,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第四,提高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利用课程小项目、毕业设计大项目的原则提高学生软件开发与实践能力,将每门课程的考核采用项目化形式进行考核,考察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项目过程中的能力,同时在大三毕业设计项目开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全流程考察指标体系,全面验证学生所学知识,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软件行业不断发展,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面临着机会,也面临着挑战,只有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规格才能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同时也要对师资、设备进行合理布局,改进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整体综合素质,尽快掌握新技术、新工具及新理论,紧跟行业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磊.浅淡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行业需求现状和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2017.15(09):95-96.
[2]贺芬.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22):251.
[3]申海伟.产学研结合促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J].科技资讯,2017,15(20):247+249.
[4]吕丽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183.
[5]陈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5(02):77-80.
[6]李红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3):234-236.
第三篇:高职软件技术的顶岗实习分析
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职业院校人才与社会对接的重要阶段。国内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有安排顶岗实习,但效果和质量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顶岗实习模式、任务、管理等过程不到位,另外在时间安排和教师安排上不合理。本文对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环节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顶岗实习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软件技术;顶岗实习;供需对接
计算机软件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到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大到航空航天、金融、交通等领域,都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持。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基本能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流程、技术、工具方法等内容,但现实中很多软件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人才培养及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应用到现实软件开发中。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能掌握软件开发语言,但没有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技能进行供需对接,未经历完整的项目开发,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项目中。人才培养过程中顶岗实习是一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项目中的关键课程,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很好的参与企业工程实践项目,提高所学知识的利用率,将有利于国内软件人才缺口的缩小。
一、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一)顶岗实习认知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在开展顶岗实习时将其定义为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几个月的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国内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数量,而规模企业一般更倾向于本科院校毕业生,导致很多高职学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找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成为一个难题,越来越多的学生顶岗实习单位或岗位并不是软件开发岗位,这就失去了顶岗实习的意义。在追求就业率的今天,学生为完成任务往往将所需要完成的文档随意找个企业盖章。导致顶岗实习效果和质量不佳。
(二)顶岗实习安排问题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第十周之后,此时间通常是应届生招聘的高峰期,而学生需要在此时间段内完成近六个月的顶岗实习工作,之后是毕业设计工作,导致学生在毕业时失去了寻找工作的最佳时间。很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安排时,由于企业数量有限,往往不会按学生专业来进行安排,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岗位。
(三)顶岗实习管理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师资等问题,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时候很难有校办教师随同参加,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存在空白,而企业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缺乏校园管理经验,学生可能存在逆反心理。只有完善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协同管理过程,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过程。
二、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策略
构建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策略,并采用指标权重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评价,发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可采用的策略有如下5点。
(一)合理安排顶岗实习时间
通过对国内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及企业招聘等因素,顶岗实习最佳安排时间为第四学期结束时的暑假及第五学期前八周,总时长为3个月。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多数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如软件需求分析、程序语言、数据库、模式设计、框架设计、前后台开发等课程都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用到,学生在开展顶岗实习项目中也能较快的回忆所学知识,有效的进行整合。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将所参与的项目可进行深化或二次应用,有利于提炼出毕业设计选题及毕业设计作品效果。
(二)引入项目到课程
实践项目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衡量标准,通过实践项目可有效的观察到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及解决方案。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的软件项目应用到相关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检验,不仅提高知识的利用率,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其在毕业后能达到企业生产项目中的某个工作岗位。
(三)加强校企二方的顶岗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校方派出教师跟踪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中进行的各项工作,企业安排人员对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检验、成绩评定。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照片、视频及成果进行公布,便于学校、企业同时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状态,也为学生在应聘过程中提供可证明自己工作能力的资料。
(四)综合素质培养是顶岗实习的关键任务
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成长过程为:程序员、软件设计师、高级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等,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整合素质进行提升,如团队管理、项目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培养学生在应对不同的项目或阶段能够有据可依,全面促进学生在职业生涯阶段的综合能力。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顶岗实习的质量关系到高职软件技术人才是否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关系到院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采用项目考核、量化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为重点的指标,并逐级设计各指标的细化指标。采用项目评价、指导教师评分、企业导师评分的多元评价机制,全方位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
三、结语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是目前各院校都开设的专业,有利于降低当前国内软件人才缺口的数量,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即所学的知识能否应用于真实项目,只有通过开展顶岗实习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进行考核,提高学生在该领域内的开发经验,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生产实践,为国内软件行业繁荣昌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淡海英.谈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融合[J].电子制作,2014,(20):258.
[2]陆红蕾.软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跟踪与管理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09):200-201.
[3]杨静丽,胡光永.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23(01):70-72.
[4]李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9):62-64.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