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的妙用散文

文章 2019-07-16 16:06:30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这一生,功业未立,声名不显,若寻究原委的话,只有一条,就是口才太好了。当了十几年教员,不管上什么课,前脚踏上讲台,不等后脚提上来便开讲,如一股清泉,汩汩流淌,下课铃都响了,还要翻它几个浪花儿。我的课,不用维持秩序,学生们只有惊异,这家伙怎么有这么多话!

当了作家,按说该以笔代口,纸上驰骋,尽显才情,可我不,还是老样子,一有朋友来,聊天吧,过瘾吧。这还不算,只要有演讲的机会,天大的事都能搁下来。说好讲两个小时,不超出半个小时停不下来。有朋友对我说,看你到了两小时的时候像是要停止的,我说是呀,那半小时是惯性运动,想停停不下来呀。一个爱说话的作家,再勤奋能有多大的成就?

如果把我平日的谈话、演讲,录下音整理成书,肯定比我写的书要多得多,也要好得多。

大半辈子过去了,到了腰弯背驼、血气两亏的时候,才悟出这个理儿,迟了,早就迟了。若不是这么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而是拙于言,甚至是个结巴,该有多好。

看书多了,知道那些大有成就的,几乎都是口才不怎么好的。比如史学大师顾颉刚,就是个结巴。哲学大师冯友兰,据他的学生说,平日说话略有些口吃,讲课也就不难想见了。文学大师朱自清,平时不结巴,一着急就结巴起来,而他讲课是常常着急的。我上大学的时候,英语老师给我们说,真正的英国绅士,说话都是磕磕绊绊的。《围城》里的人物,一言以蔽之,男人无口才,女人无相貌。唐晓芙是个例外,却是全书中最不协调的一个人物。陈道明饰演方鸿渐,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演出方鸿渐的笨嘴拙舌来。方鸿渐是个心里透明而怯于表达的人物,作家写得那么流畅,那是人物的内心活动,一成了人物自身的夸夸其谈,也就不是钱氏笔下的方鸿渐了。

说话磕绊,乃至结巴,对一个男人,尤其是对一个成功的男人来说,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想想吧,你和他说话,他哼哼唧唧说不出来,这时候,着急的不是他而是你,而人一着急,露出的肯定是窘相。他那里缓急有序,你这里满脸窘色,尚未交谈而雅俗高低已判。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的战略。记得前些年,参加一个本不想参加的会议,不知怎么动了邪念,装起结巴来,那效果简直妙极了。有位老先生不管问我什么,我都是吭哧吭哧老半天说不成个样子。第二天听朋友说,这位老先生过后把我夸了又夸,说韩某人文章写得那么好,而说话那么不利索,真了不起啊。在他看来,会说话的人写得一手好文章,是天经地义的,毫无新奇之处;说话不利索而写出好文章,那才真是满腹经纶呢。细想也是,有缺点比衬着,优点才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是一句老话,说的是不为时势左右,该做什么做什么,不要委屈了自己。我看不妨把这句话作为对口才好的人的一个约束。该说不该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是表现还是隐藏,自己要有主意。人生在世,要藏的不光是短拙,某些时候,优长也要藏起来。处处显示自己的优长,老了必然是像我一样,平生事业空自许,老大无成徒伤悲。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