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忧伤的底色600字作文

文章 2019-07-16 15:45:06 1个回答   ()人看过

自古以来,书信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素有鸿雁传书之说。在历史长河里,它不单是一种联系方式,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这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想起远方的家人,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封信,弥足珍贵,满纸都是对亲人的牵挂;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义之情,令人钦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书信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对这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们是满心欢喜地接受!

但是今天,它却遭受着一种严峻的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联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手机聊天,电子邮件,漂流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论那个阶层的人,都在频繁地使用。当然这种方式是好的,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对其是抱着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让我选择,我无法说出那一种方式更好,因为它们都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许,你认为,邮件省钱,效率高;写信贵,速度慢。但是,面对着整齐划一的电脑打印的文字,我们已经有一种视觉上的疲劳。而,书信,可以很好地抒发我们的情感,它给我们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字面的范畴!

当投身军营的士兵,每一次收到家里的来信,都会压在枕下,反反复复地阅读,也许,你认为这只是一封信,但你可曾想过,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期盼与等候;

当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他无法使用现代先进的沟通工具,收到远方子女的来信时,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激动;

当身处逆境之时,收到朋友的一封来信,纵然是简简单单的关心的话语,也足以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们在电视上,也看见过许多贫困山区的儿童,他们和许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都是靠书信来往。就是这小小的书信,让爱心之路得以延续。当镜头给到那群可爱的孩子,坐在绿油油的草坪上,带着笑容,认真地阅读着来信的场景时,我想,在那一刻,他们一定是幸福快乐的!

而如今,这种文明已经渐行渐远,很难再去寻觅它的踪迹,但是它并不会退出我们的生活!不管现代文明如何发达,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它不会消失!在我们的脑海深处,它已是一行不灭的印记!我想说:朋友,当你面对电脑、手机的印刷体,出现审美疲劳时,不妨拿起纸和笔,写一封信,给亲人,给朋友……

一位漆工的分内职责当然是为器具家什上漆,当他为船主打工时为船舶上漆也便是他应该对此负责的分内之责了。而当船舶里出现了漏洞,漆工本可以视之无物,然而出于无意又或许是自觉,漆工填补了漏洞,做了分外的好事。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漆工因为自己无意、自觉的职业操守赢得了实惠的奖赏,而船主则与扬帆归来的孩子们团聚。

故事很温馨,然而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每天我们从新闻、网络上得知不少因为职业道德荒废、社会公德缺失而导致的悲剧与恶性事件,诸如食品安全问题中生产商为了谋取暴利而罔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公害食品得以一路绿灯顺利过关,最后入人之口,酿成食品危害。我们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却得不到实行?为什么我们有食品安全管理法律却得不到执行?这里面当然存在追求利润的经济原因,然而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却是相当重要的原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以理解,然而每个人对自己职业的不负责岂不是将自己所在的社会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在人与人普遍联系的今天,损人往往最终的结果是不利己,推脱责任、敷衍塞责的结果往往是被问责,而事不关己论调者往往害了整个社会的公德与风气。

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的协同合作产生了职业分化之后变得更加紧密,然而却将人与人相隔离。士农工商,各谋其事,绝不越出职业半步。然而面临着我们共同应当具有的人性与公德,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就会升华为对全社会的责任心与公益心。近日,我们就被这样的事迹感动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为了挽救学生的生命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陷身车祸,当她以残疾人的身体复苏的时候,她赢得的是整个社会的赞誉;一位客车司机面对飞来横祸,用生命中的最后一丝气力将正在行驶的客车熄火停靠,挽救了一车乘客的生命,而他并没有以行将谢世对自己的职责说“不”,而是以英雄般的勇气承担了下来,当然所有乘客都用余生来感恩这位称职的好司机、一位具有公德的好公民。

我们常说在社会生活中“小心行得万年船”,然而为了我们自己和整个社会,我们一定更会认同“公德行得万年船”!

[那一抹忧伤的底色600字作文]相关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