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间房子网络优美散文
脑海里常浮现那间简陋的房子,那是我的生命之源。
从土屋走进红砖瓦屋,我和妻子心里很兴奋。毕竟我们俩出生于土屋,长大在土屋。要不是国家推行改革开放,我家不会那么早兴修一栋红砖瓦屋。
那是1983年底发生的故事。妻子怀身大肚,做房子阶段,父母把我们安排在生产队仓库里住,仓库是大伯家掏了2000元钱买下的。我家宅基地是用一块责任田与邻近队的农户换的,有1亩多田。大伯家出了一半,我家的老宅基地给了大伯家。
父母经手盖房子。我们请来了内弟、岳父等人帮忙,一周时间,4间新屋完工。我有弟兄三个,分得一间房屋。父母考虑我们没地方做饭,又在西边搭了一点厨房。
红砖瓦屋一间,面积30平米。我们在中间砌了一道墙,在右边开了一大门。后面做卧室,前面做堂屋。地面没有硬化。
我的女儿出生时,办酒席一桌,就是在这间新屋里。
刚做新房,父亲要我出现金500元。当时手中空空,到第二年才付清此款。办女儿的酒席需要一笔钱买菜和烟酒,苦于没钱,我和妻子商量,先借钱办酒席,再拍卖鸡子鸡蛋还债。后来妻子讲起自己做第一个月子时的情景,我满脸发烧。真的,一个没钱的男人,真叫身边的女人造孽!我对不起爱妻。
穷则思变。我与妻子不怕穷,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一边养猪,一边种地,还一边生产中堂、春联,就这样凭我们的劳动,养大了3个孩子,买了电风扇,手表自行车。
在那一间房子里,我每年的冬季,白天到学校教书,放学回家就写春联,做中堂。准备两个月,放了寒假就上市出售。严寒的天气,总让我全身冷气逼人,到深夜11点休息。每次上床前我的双脚冰凉,妻子总叫我用热水泡泡脚再上床。妻子带着孩子休息,心里常在替我着想,也睡不安稳。
厨房里有一个鸡笼,一口水缸,一个水泥灶。一家人吃饭时,要么到外面吃,要么到小小的堂屋吃。
两个大人,三个小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欢笑声不断,幸福感十足。
每年大年初一,亲房的弟兄,侄子,孙子给我拜年,总是多数不进屋,站在外面说:“恭喜发财。”我们一家人在这间房子里吃了10年团年饭。
一个乡下教书的,工资一直偏低,要养活三个孩子,硬是困了10年“寒窑”。我们夫妻二人同心协力,积攒金钱,终于在1993年元旦,花费1万元增添了70平米的住房,让9岁和7岁的女儿有了单独的房间,让最小的儿子懂事起就觉得家里还有三间住房。
其实我的孩子们记得,那间简陋的房子,那是他们的童年记忆啊!
新社会出生的我,经历了愁吃愁穿,愁添置房子的里程,懂得了要想有饭吃,必须去劳动。要想变聪明,必须去学习的道理。乡下人想生活好一点,靠父母不现实,靠弟兄是梦想,只有靠自己辛勤拼搏才是一条正道。
养家糊口的日子,让我起早睡晚,身体消瘦,有病久拖,在亲友面前往往说话没有勇气。常听父亲的鄙视之言和弟弟的蔑视话语。“没有钱的人就是饭桶一个!”
这段时光过去了,再不会重来。
谁在人生途中没有一段苦难的经历呢?
苦难让我成熟了,让我知道如何生活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