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拜年日记

文章 2019-07-16 15:02:06 1个回答   ()人看过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拜年日记,欢迎阅读!

初一拜年日记1

正月初一,我们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彼此串门拜年。小孩上门拜年,对主人说些吉祥祝福的话,然后领着主人发的香烟就走,这样一个村走下来,能领到不少香烟;而大人拜年,和主人聊聊天,喝喝茶,然后三五成群地聚拢起来。

这一天,我还没有起床,就听见小孩子来拜年的声音,然后在他们的祝福声里,我开始起床刷牙洗脸吃饭,最后出门。

出了门才发现,遇见的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变化。小孩长大了,变样了;青年成熟了,发福了;中年变老了,沧桑了。看见他们的变化,不禁叹息时间流逝匆匆。所以这几年拜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去每一户人家,我都会和他们好好聊聊,特别是老人-----那些在我眼里渐渐老去的乡亲,因为我觉得在岁月面前,我们都是小孩子,都无能无力;但当我看到那些小孩子一下子就长高了,懂事了,又感到欣慰,又感到生命的勃勃生机和欣欣向荣。

最后当我跑完了大半个村子,就到了晌午,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还在远处,我便看见家里冒起了炊烟,那定是奶奶在准备午饭,顿时,我便加快脚步,朝家走去。

初一拜年日记2

过去,逢大年初一,作晚辈的或年少的小字辈们,一大早要来给长辈的跪地磕头,行礼拜年。我不知这规矩是从何时开始兴起的,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可能对此印象深些。

小时候,我在农村里还见到过这样的礼节,城里不多见了。城里的人们大多是到长辈家里串个门,鞠个躬,问候问候,说些祝福拜年的吉祥话。

过去,人们期盼过年,过年可以痛痛快快地吃上肉,也能吃上饺子了。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春晚,也没有听说过“禁放”这个词。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比赛似的“砰、啪”放起鞭炮来。越是临近年关,鞭炮声更是不绝于耳,年味十足。到了初五,俗话叫破五,鞭炮会响得更密集起来。直到过了十五六,鞭炮声还稀稀拉拉的。

过去的大年初一,年长的早早起了床,家里已收拾的干干净净,桌上摆放些花生、大枣、核桃、瓜子、水果糖,也有的摆上几盘像样的凉菜,比如凉拌莲菜、姜末变蛋等,摆上筷子、小酒壶、小酒杯,以及香烟、火柴等,以便招待来拜年的客人,觉得这样才体面。那时,大人们给小孩子们的压岁钱,大都是分钱、毛票,也有给几元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和变化,有了电视,也有了春晚,好多人热衷春晚这道“大餐”,乐此不疲。再后来,家庭装电话的多了,人们带BB机的,使用大哥大、小灵通、手机的多起来,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短信拜年,电话拜年成为时尚。

如今,人们使用电脑、手机的那是越来越多,人们竟使出了许多的新花样来,拜年,微信拜年,声音图片都能用上。即便相隔千万里,足不出户,也能把亲情传达给远方的亲人。

其实,无论怎样的拜年,不光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亲情。倒不如把对亲人的关心、关爱多在平日里体现。尽管现在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但愿亲情会越来越厚。

初一拜年日记3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早早地就被爷爷叫醒,因为今天我们一家人要到大山里的舅公家去拜年。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地在浓密的松树林小道里穿梭着,山里的雪还没有溶化,到处都是皑皑的白雪,真是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我们还没走到舅公家,远远地就看到舅公他们一家人已经在门口等候了。我和弟弟们像三只快乐的小鸟直飞进舅公家, “哇,好香啊”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原来舅公早早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等我们去享受呢!有遍体金黄的烧鸡、鲜红油亮的红烧肉……我们三个看着满满的一桌美味佳肴直流口水,恨不得冲上去把这些全“消灭”了,但是爸爸说要先给舅公他们拜年,这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表达新年祝福一种方式。 于是我们三个排着队给舅公、舅婆拜年,爸爸妈妈也给他们送去了礼品和祝福。舅公、舅婆乐呵呵地笑个不停,连连夸我们既聪明女又懂事,还给了我和弟弟们每人一个大红包,并祝福我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吃过中饭,大人们在屋内围着火堆聊天,我们则在屋外尽情地玩雪人、打雪仗,屋内屋外不时地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中,太阳躲进了大山的那一边,我们也恋恋不舍地告别舅公一家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