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笔记五篇
【第1篇】
“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就是 沈从文先生给我们展现的他心目中的“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笔墨极具中国山水诗画的风采。他的笔尖时时流露着湘西美妙的山水人情,落笔生花。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沈先生笔下描绘的这一副诗情画意,又怎么会不孕育出一辈辈纯朴、诚实、勤劳的茶峒人呢?翠翠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野兽。” 但是,沈先生却偏偏给这样一个无邪的女孩一个悲惨的结局:天保大老这样一只“水鸭子”竟就那样的淹死在了河里;白塔坍塌、田地冲毁、祖父去世;就连翠翠最心爱的傩送二老也离她而去。然而她无助,她不知所措,她只能等待,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虽然小说中的故事是悲惨的,但是它之中蕴含的民风是朴实的。
碧溪岨的渡船老人——翠翠的祖父,实在可以算是一个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的乡村人。每当有人渡河,他便极力迎上。有人把钱塞进他的手里,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 他不收渡客的钱,就是为了心安起见而收了,也把那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实在是一个乐善好施的纯朴人。 “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 他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翠翠,他更是顷进了一生的精力。从小,翠翠就由祖父一人带大,翠翠大了,祖父又为翠翠的幸福奔波。他在小说中的一生似乎都是围绕着渡船和翠翠的。
翠翠是小说的主角,她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翠翠十分的可爱,又有着小孩子的调皮:祖父在夜晚寻找翠翠时,她却答复:“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实在可爱之极。 长大后的翠翠喜欢看新娘子,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新娘子,而她对傩送二老的喜爱却缄口不开,只是羞红着脸。她对傩送二老的爱是那么的单纯,那么的感人。
天保、傩送兄弟和船总顺顺则是茶峒边城中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人的榜样和代表。他们与邻居相互敬爱,他们在当地帮助“大方洒脱”“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在他们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两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 船总顺顺更是不计前嫌,收留祖父去世、渡船冲走的翠翠。 茶峒的美德在这些茶峒人中无不体现的淋漓尽致,无不发扬的光大,无不令人神往。
读到了纯朴的民风,我在想,沈先生也许在向往着他笔下的这样一种安定的生活。但是他为什么给这样一个童话般的故事加上那么一个悲惨的结局呢?我只能在他生活的背景中找到答案。20世纪初, 在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刚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下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统治,又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最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受长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让本来就饱经战火的中华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中华大地烽火连天,人民群众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也许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那么,像沈先生想象的这样的“边城”我又从何找起呢? 也许,只有我们心中向往的开阔地才是我们从文章中感受到的“边城”。“边城”只是人们向往的其中一种形式,真正的“边城”筑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有向往,我们就有自己的“边城”。
【第2篇】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由此开始,边城这一故事便开始了。
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这生活无形中就够成了一幅图画,有如枯藤老树错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意象味道,它们了恢弘沧桑,沉寂凄婉的悲壮,作为图景,有永不退色的鉴赏价值,浓厚的乡土气息。作为真实,却有它无承载的厚重。作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种悲凉、无奈。
《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它细腻而真实,象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觉间已泪落满面。先生笔下描绘出的风景柔美而宁静似天堂,有几分湘西风情。而在这似画风景中发生的故事却极为凄凉。
翠翠,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她的羞涩就如这风景给人感觉一样自然不做作,但却是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个女人血液中沉淀。
她的母亲与一个军官私生下就早死去,父亲在她刚诞生起就远去。从小相伴翠翠的是一条黄狗,爷爷,渡船,渡口及对母亲的依稀回忆。成年累月感受的是临溪石头,无光日月,河风。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俨然像风景中不可缺的一道自古不变。生活在简单、纯朴、循环的环境中,翠翠却也逃不过这爱情的劫难,船总的两个儿子同时喜欢上翠翠,两个人争着想取这姑娘为妻,爷爷自然知晓孙女的事,却愿让她自己作主,于是进行了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哥哥自知比不过弟弟便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翠翠只听到了弟弟的歌声,哥哥后来得知已经淹死。
婚事自然不能成,爷爷和翠翠躺在床上听那雷雨声,第二天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已冲塌,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收尾,反映了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第3篇】
《边城》给我印象的最直接画面就是在青山绿水间有一个淳朴的白发老船夫,一个着碎花布衣的天真活泼少女和一条忠心的黄狗,没有喧嚣,没有张扬,生活简单而宁静,在我们看来或许枯燥乏味,但对于一直在青山绿水间生活的他们仍然把这日子过得滋味十足。
我觉得写小说就是在说故事,而小说能否吸引人就是看作者说故事的能力如何了,在看故事的同时可以让读故事的人心悸动,读完后仍有回味,那一定会是一个好故事吧。《边城》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个好故事。
小山城茶峒更象是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当时在桃源外还有着纷繁的战事,而这里的人们更关注端阳节的划船比赛,他们无疑是那个时代比较幸福的人。在这个小山城生活的人们都展现出人性善的一面,相互帮助,不注重物质,心灵也和青山绿水一样安静、详和而纯净。渡船人和船夫常常会为钱而推来推去:渡船人要给,而船夫因为渡船为公家所有而不要。实在推不掉的,船夫便拿那些钱买来茶叶和烟草,供给过渡的人需要。和每一个地方一样,这里也有穷人与富人,但是好象看不出穷人和富人之间那条无形的鸿沟,有钱人船总顺顺和老船夫进行的是平等的对话。老船夫虽然穷,但是他并没有遭到什么歧视,相反好象得到不少尊重:买肉时人家因为他一年四季为大家摆渡而不收他的钱,铺子的商人总是送他这样那样的东西,船总顺顺也在端阳节请他在临河的吊脚楼上看划船比赛。即便是最后老船夫在那个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死后大家也义不容辞地来帮着翠翠料理后事,船总顺顺带了人与物来到渡口,跟翠翠说:“翠翠,爷爷死了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需要死的,不要发愁,一切有我。”他和这一对爷孙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况且翠翠是间接致他大儿子死的那个姑娘。那是怎样的一个小山城呢?青山绿水滋养着人的性子,人心如此平和与宽广。我是疑心这个世上本没有这样一个边城,是沈从文杜撰出来的。他看惯了勾心斗角的人心与纷繁复杂的世界,在心灵上需要一方净土,而小山城茶峒就是他心灵中的净土,通过这一方净土而告知世人:人心并不总是向恶,人心原本也是如青山绿山一样纯净与美丽。
这个故事中最美丽的一条线索就是翠翠的爱情。看惯了现代生活那种快节奏的感情,阅读这种欲说还休的感情是需要慢慢回味的,也正是这种欲说还休轻轻拨动了人心上那根细细的弦,在心灵上奏响最柔美的乐声;又似在心上轻轻地挠痒痒,痒得让我觉得舒服无比。翠翠在山水中成长,象一只轻盈的小兽,又象一只美丽的飞鸟,和自然融为一体。她的成长中虽然没有母亲的指导,但是人的一切情感不会因为没有母亲而停止,十五六岁的翠翠也在这样的年龄情窦初开,灵魂也开始在睡梦里因歌声而浮起。在那样的年龄,在那样的时代,翠翠无疑不是很明了自己的情感,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靠爷爷对她的观察与猜测来体会她的心理活动,见到自己可心的人却如一头小惊兽,一下子消失在山林里,由此而来,彼此内心的信息得不到沟通与交流,造成的误会便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爱她的两兄弟中的哥哥心怀失恋的剧痛而落入激流淹死,弟弟在失去兄弟的同时也得不到爱的明确回应而离家远去。虽然两兄弟的父亲在老船夫去世后还是解开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应只要小儿子愿意就娶翠翠做儿媳。翠翠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永远有多远?明天又有多远呢?
读这个故事就象看一幅韵味悠长的国画,无论浓墨重彩还是轻轻刷过都足让人细细品茗。
【第4篇】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的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黄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高一时学过《边城》的选篇,老师当时给我们看那部电影,我们好像一致不怎么看好那个翠翠,演员不咋地,没那么灵动。印象深刻的是湘西边城的水,太清澈的水,看到就想掬起来喝一口的感觉。那么清的水,那么美的姑娘,放在那儿就是诱惑。
沈从文就是这样,诱惑着大家爱上这座古朴静谧的湘西边城,也给自己的文学找到了基地与根据地。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那个美丽的地方,给了他太多灵感与情感源泉,也让他的文章有了山的质朴,水的灵动,那么清新怡人。
应该是以前看的太少,或者当时自己太小,并没有很懂,其中的一些小细节都没有注意到。翠翠对傩送的感情,一些微妙的预兆,令人读了不禁会心一笑,又暗暗为他们的前途命运担心。
觉得是因为爷爷的太过热心多事,翠翠又一直躲躲闪闪,才酿成了这场悲剧(感谢老天,悲剧都这么唯美)。二老说他“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我觉得也是,有话直说嘛,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干嘛非得拐弯抹角试探别人,惹得人家反感,对事情的进展还起到反作用。可是转念一想,爷爷那“谄笑着的脸”,那貌似不经意实则急切的话语,却也正表现了垂暮之年的老人对孙女的疼爱与担心。害怕自己突然撒手西去,小孙女无人照顾,便要急切地找个自己放心的,孙女中意的人托付,那么,那种古怪的行为也就有了理由了。
那么翠翠,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面对自己的感情(有点早恋的嫌疑),却不敢坦诚,掩饰。让爷爷也不清楚她的心意,大老二老更无从得知,我觉得最古怪的是每次看到二老拔腿便跑,从不肯正面相迎。无论二老怎样笑意盈盈含情脉脉满怀期待地看着她。结果呢,还是误会,二老以为她对自己没有意思,一次次怏怏归去,最后愤然离去。“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只留下翠翠独守渡船,默默地守候漫长的等待。
有点残忍。
有点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开诚布公自己的感情,让大家都受伤。因为太淳朴的民风?太单纯幼稚害羞的心?总是有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难道这就是边城的风俗,沈从文小说的魅力?不敢说,我还没读多少呢。
不过说真的,当有这么一种感情在我心中萌发时,我也不知道,是否有勇气将它开诚布公。呵呵,所以先不能说翠翠,人家更是小孩。
【第5篇】
1、翠翠,你若肯为幸福再努力一吧
《边城》已读到后期了,这才发觉对沈从文笔下的这个小丫头有许多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话。也许是我的性格问题或者是认识问题。我总是不能理解翠翠在躲避摊送老二的什么啊! 边城应该是块好地方,婚姻并不那么死板。既是这样,那有什么话便说就是。少女总有个害羞的情结 ,不能直接说出来,表示总该有吧!不应该让所有人都弄得云里雾里的,有什么想法,大胆说出来!幸福是我在自己手里的,摆渡也就那么一辈子,有所表示,谁都不会留有遗憾。
你若不惜,他亦不爱。自己的幸福,自己寻找,剩下的人靠边。千万别,亲手,葬去了自己的幸福。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但值得肯定的是,边城这地方淳朴无比,淳朴到两个年轻人不用哪么卿卿我我,就已明朗如初的两情相悦。他们的感情就像白河的水一样,清澈透明,让人不免有些羡慕和感叹。却也因如此,他们都不能豪爽的主动表明心意,他们的爱留有遗憾,就像翠翠在章末时二老那若有若无的身影 。
《边城》读完后,总有种莫名奇妙的感觉。那么浓厚、淳朴的乡土民情,那么善良、和谐的人们,可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妥。也许是大老的死,那么突然,那么莫名其妙,急促到让人不敢相信,这会是上天特意安排的。总是在构思着,要是大老没有死,翠翠和二老将会是怎样的结局。又或者是老船夫的死,多么和蔼的一位老人啊!具备了茶峒人的所有品质,对孙女的爱更是掏心掏肺的呢!可为什么就给走了呢?还那么安详,让我以为这个故事还没有完结,一直可以到永远的永远。
我本来想着,暂且祝她幸福。可总感觉,这样的幸福我给不起,她也承受不来。那就随缘吧!就像白河的水一样,想流哪流哪。心啊,要走哪走哪吧!
2、故事中祖孙情节也是感动人心的情节之一。祖父与翠翠的细腻互动强烈散发出亲情,令人心生羡慕。然而祖父因为爱的太深所以处处寻找他以为对翠翠的最好选择,结果却弄巧成拙,以至于翠翠的人生由一颗闪亮的水晶,因一时失手,顿失光彩成了一颗普普通通的石子,也许有人会觉得祖父的行为令人气恼十分,但再想想,这块水晶是谁一点一滴琢磨出来的呢?即使它不再闪晶,即使失去了一切翠翠仍有活下去的希望,她没有因此而倒下。翠翠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