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蜡烛能燃烧多久》教案设计

文章 2019-07-16 11:50:54 1个回答   ()人看过

【单元分析】本单元共有八个课题,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观察研究热和热传递现象,后半部分则重点探究由热引起的燃烧现象。“热”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热源,我们的身体可从哪些途径获得热能;观察热传递的过程;感知不同材料物体的传热速度;选择使用合适材料控制热传递的速度等。“燃烧”部分的主要活动有:观察燃烧现象;探究燃烧与温度和空气的关系;了解人类对火的利用;学习如何安全用火等。

【课时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非常有趣,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非常有益。教学中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蜡烛能燃烧多久,第二课时教学怎样让蜡烛继续燃烧。第一课主要安排两个探究活动,蜡烛在杯子里熄灭上节课学生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杯子里的氧气被燃烧完了。真的是氧气被燃烧完了吗?这节课的探究就从这里开始。探究活动一:用一个玻璃杯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计算蜡烛在杯内燃烧的时间有多长呢。这部分的教学教师着重于数据的处理上。探究活动二:分别在2个杯子和1个杯子中,比较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这部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观测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从而不断地进行思考及修正已有的认识。教学的拓展安排2个小实验,在钟罩里,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会怎样?如何才能使蜡烛继续燃烧呢?实验结果出乎学生意料之外,学生带着问题结束这一课的学习,并为第2课时作铺垫。

【课时目标】

1、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

2、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

3、能够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

4、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氧气不足;

5、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思路】

1、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作出假设,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形成认识、巩固认识、否定自己不正确的认识、形成新的正确认识的科学思维过程。

2、教学对象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压缩自己的活动,留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研究。

3、努力使学生在课堂内带着问题来,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4、教师力求以科学实验的魅力、教师语言的幽默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对蜡烛会熄灭与保持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一些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

【实验器材】学生:两个玻璃杯、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教师用:棋子若干、玻璃钟罩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实验铺垫导入新课

1、师演示2个实验:热汽球上升、二氧化碳灭火。

2、如将一个玻璃杯罩住这支蜡烛,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熄灭呢?老师把同学们的意见写在黑板上(杯中的氧气烧完了)

3、蜡烛在杯中能燃烧多久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蜡烛能燃烧多久。

(教学思路:两个演示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学生课前的紧张情绪,使其在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教学;也为后面的教学作知识铺垫。)

二、科学探究过程

㈠、一支蜡烛的研究

1、猜测:这支蜡烛在杯内燃烧多久才会熄灭?做一做,用实验来证明。(出示实验报告一)

(教学思路: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来确定记时标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为后面学生的动手实验定一个记时的标准。)

2、讨论:什么时候开始计时。

3、小组分工好:计时员,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说明实验一次可能不准确,建议实验5次。

4、学生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一),并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5、学生汇报:说说每次测的结果,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出来的?有些差别很大,说说是怎么做?(在实验中给杯子换气)

6、讨论: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样大小的杯子,蜡烛燃烧的时间差别这么大?

7、再实验2次,并讨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小组商量一下,要不要修改你们的数据。

8、学生汇报:除计算的准确性、火苗的大小等原因外,还发现了不同的小组蜡烛有长有短。(学生讲到火苗有大小时,提示用剪刀修整)

(教学思路:再次实验,要让学生意识到学科学的一丝不苟,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要不要修改你们的数据,体现了尊重学生。)

㈡、两支蜡烛的研究

1、燃烧的时间和蜡烛的长短有关系吗?你可以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让同学们、老师相信?(两个蜡烛,同时用两个杯子罩住,然后进行比较)

(教学思路:课前有意识地把学生实验的蜡烛分成长、短两种,在讨论中,学生肯定会考虑到蜡烛的长短问题。怎样进行实验,学生第一个想法就是用两个杯子两根蜡烛进行。虽这里可以通过长短不同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但还是让学生实验,眼见为实,才能使学生信服。)

2、你还可以怎么做更简单一点?(两根蜡烛用一只杯子罩住进行比较)

3、领取蜡烛及实验报告(二)。

4、学生实验,两个实验各进行4次,并思考:从实验现象中你知道什么?

5、学生汇报:说说蜡烛灭的先后顺序,你是怎样想的?

6、比比赛赛:从刚才的数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问题?比哪个小组想的多!

(教学思路:怎样做更简单点,怎样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用一只杯子罩住两根蜡烛。安排两个实验一起做,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行研究,避免过多在间隙、过多的汇报、过多的打断学生研究思路。)

㈢、研究讨论杯中氧气烧完了吗?

1、通过实验,两支蜡烛在一个杯子里先后灭掉,看到这个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2、假设在杯子里,再放一支更长一点或更短一点的蜡烛,同学们猜猜会怎样?

3、说明:杯子里的氧气并没有烧完。

(教学思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推测和发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发现自己以前知识的缺陷,并不断地实验、修正,这也是科学课的任务所在。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原因课堂上难解决,留给学生课外解决。)

三、课外拓展、教学铺垫

1、在大钟罩里,放上2支长短不同的蜡烛,猜想会怎样?为什么这个实验结果和小杯子做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今天课堂上老师不告诉你道理,你自己课外去研究,找到了,问问你们的科学老师,或向他们请教。

2、怎样让杯子中的蜡烛能继续燃烧呢?教师用三个棋子垫演示:这样蜡烛还会熄灭吗?

3、怎样让蜡烛在杯子中燃烧的时间更长久呢?或者让蜡烛一直燃烧下去?同学们好好地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教学思路:科学课的特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2个实验的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现实与矛盾的冲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这也正是科学课学习的意义所在。如有时间,怎样持久燃烧展开一下,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四、整理器材

发放教材,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

(教学思路:整理好器材,这个环节也很重要。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为教师准备下节课教学节省不少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一个有效手段。)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下一页:生子祝贺对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