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清平乐村居》优秀作文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幽静的竹林中露出勃勃生机,翠绿色的野草像一张又大又绿地毯铺满大地。远处的山脚下有一条潺潺的小溪。
这是一个清净秀丽而又偏僻的江南小山村。在小溪旁边,有一间又矮又小的茅草屋,茅草屋里,坐着一对刚刚饮过酒的白发老夫妻,他们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正在互相说话取笑。
只听那个老翁说到:“如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悠闲啊!”那个老妪回答道:“是啊!我们颐养天年,丰衣足食,而且我们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孝顺,勤劳,老三乖巧,懂事。”说罢,两人的目光向窗外投去。
虽然烈日当空照,但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里,勤劳的老大正在为豆田里辛勤劳动,为豆子除草,施肥,松土,捉虫……
老二年纪虽然尚小,但是他并没有偷懒,他正坐在小溪边那棵槐树的树阴下,用绿色的毛竹,削出一条条毛竹条,然后用毛竹条编织出一个个鸡笼,一个个篮筐,一个个簸箕,一顶顶蓑笠,一个个……
年纪最小,最调皮的老三,他在做什么呢?他呀,正躺在溪边,一边剥食着莲蓬,一边与小溪里的鱼玩耍。
这是一个多么和睦美满的家庭啊!多么清幽美好的小山村啊!
恰巧,被办事路过此地的词人辛弃疾看到这样的一幕,他心情喜悦,词兴大发,作出了这首《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词人辛弃疾把这首诗作出后,与他同行的苏轼,李清照以及随从们听了,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并叫“绝!”,辛弃疾只是摆摆手,继续赶路……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