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走向海洋

文章 2019-07-16 10:25:56 1个回答   ()人看过

美文赏析:走向海洋

一面海,或清透无杂的,或混浊秽败的,或任遥望无垠的,或由围堤桎梏的……

海,以它万千的形态、颜色、性情,类比了我们人类的一千零一种的孤独和守望。

黑格尔说:“尽管中国靠近海,尽管中国古代拥有发达的远航,但中国却没有吸收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也没有它们的文化。”

这位哲学家的目光敏锐而又犀利,明确指出中国未曾拥有过海洋文化,海洋文化里也不存在中国元素。事实果真如此?我以为,严格地说,中国曾经有过灿烂的海洋文化,只是在最近的几百年间这种文化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了。

我们华夏儿女总喜欢把以仰韶文化为源头的黄河文化视作是中华文化的主体,而把珠江、闽越为代表的近海文明看作是旁支。其实,即便是介于游牧与耕作文明之间的秦国,也早就有了一定的海洋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急吼吼地派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坐船去海上寻觅长生不老之药。他的行为给海抹上了一层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在他之后,中国的诗人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及“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诗句,又给这面海添了无穷无尽的诗情画意。

尽管古代中国人对大海的亲近、热爱以及探索的痕迹不幸被尔后几百年的海禁擦拭殆净,中国人走向海洋的脚步未曾退缩。且不说郑和的七下西洋,也不说明朝沿海居民齐心协力的抗倭斗争,单是在海禁中郑成功所经营的庞大的海上贸易集团的获利巨丰,以及他率领的舰队可以击败享有“海上马车夫”美誉的荷兰人,足以证明走向海洋的中国人,是能够得到海洋的青睐和赐福的。

或许仅仅是最近几百年来的统治者的错,才使得中国本应灿烂的海洋文化变得黯淡!或许仅仅只是一纸薄薄的海禁令,逼得沿海居民只能冒险私自下海,以其微薄的力量沿续承递着中国的海洋文明。

事实也许就是如此!海洋一直在召唤着中国人,中国人一直努力着挪动走向海洋的脚步。海禁被打破了,通商口岸被迫开放了,于是,先进的中国人随林则徐的抬头看海洋起身,从康有为的万木草堂起步,走过维新,走进共和,一直走入主动走向海洋的改革开放时代。这面海,这面从北中国到南中国呵护着我们的海,终于被中国人看作是“开放”和“包容”的代名词。

的确,我们有过这样的观念:“在中国人眼里,海是大陆的阻隔,是大陆的天限”;我们有过这样的行为:海岛乱开发,海洋捕捞无休止;我们有过这样的展览:成百上千的美术作品,鲜有几件以海洋为主题的……但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孩子开始唱起了这样的歌谣: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大海就是我故乡。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