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优美散文

文章 2019-07-16 07:56:26 1个回答   ()人看过

冥冥中,“天命”之年像道坎,踏过这道坎,生命就进入拐点:我突然爱忆旧了。历历往事,丝丝缕缕,飘飘忽忽在眼前闪跳,彩焕烂然;是那么香醇,那么迷醉——似老卤,若陈酿。

身处拐点,感情也脆弱起来:触景就生情——“情”却是我亲历的“旧”。“忆旧”陡然成了我生活的组成,时刻显现,将会伴我走向终极。

早晨,上班人流在街巷匆匆穿行,年轻的妈妈们车架上还驮个背着书包的孩子,一张张小脸露在外面,大口大口地嚼着油条烧饼……满街都是匆忙的身影,满眼尽是匆忙的神色,我马上想到当年那个娴静安谧的冬日;中午下班,红日当空,暖如阳春,脑里又闪出雨雪封门、天寒地坼旧景。

今年入冬以来,西伯利亚冷风南下一次,也是行色匆匆,水池边结了薄薄一层冰;前天和昨天突然飘起雪花,落地就化了。这便是冬日迹象了。

数九不显“九”,寒天不见“寒”,空调淘汰了火盆,燃气灶、电饭煲取代了大锅土灶……生活变得简便,显得匆忙了,邻里也冷漠起来。我记忆里的冬日却是另一番情景。几十年过去,旧时冬日的情结依然缠绕心头,浮现眼前,甚至都想让时光倒流去。

我喜欢冬天。记忆里,冬天该是大雪飘飞,寒风怒号的冰凌世界——才感受到冬日的雅静和温馨。

茅草屋里热气弥漫,香味缭绕,几家人聚一起,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嫣红的火盆前,轻轻松松一天过去,透香的氤氲里,春耕夏锄秋收积下的疲惫一冬淘去,眨眼春来。脱去棉衣走出家门:姑娘们越发水嫩秀丽;孩子们肥头大耳,壮实如犊;老人红光满面,脚下生风……冬日颐神养身,昶然,舒美,能不忆念旧时冬日?

那时,我们镇上多数人家是茅草房,虽不中看但实用。我家在两进瓦房之间的天井院里又盖了两间厢房,作厨房和餐厅,冬日兼客厅。泥土墙壁泥土地面,厚厚的茅草覆盖房顶,夏凉冬暖。冬日,除了睡觉,全猫在草房。

街上人家门都关着。持续多日的雪花仍不急不慢地飘舞,屋外冰天雪地,银花玉树,饥寒的鸟儿偶尔一声凄鸣,野外时而蹿出几只动物,夹着尾巴在白茫的雪地里嗅着挠着。街上稀少人迹,房上白雪厚积,青烟缕缕,屋檐下冰锥串串,几行脚印从街面通向门前;狗蜷缩雪地,身上盖着一层雪,“咔擦咔擦”的踩雪声也没能惊醒它们。突然,积雪四溅,雪窝蹿出一活物,“汪汪”狂吠。一定是陌生人从附近走过。惊恐中,路人棍子一竖,活物嚣张气焰熄灭,夹着尾巴躲到自家门前,这时,满街的狗跟着叫起来……寒寂的小街上终于有了一点生气。雪天赶路人都带了棍子:防狗,防滑。一会,冰雪凌结的街面又复宁静;但笑声,还有伴着香味儿的缕缕热气不时从门窗缝隙袅袅飘出。

早饭过后,门外传来“咕嗤咕嗤”的冻雪踩踏声。踏声沉闷的,是钉鞋;清脆利落的,是木屐。街坊串门来了。

刚刷净的大锅开始烧水,冷水上面放个篾网,篾网上摆了几只盛着腊货的大碗。灶膛里柴火欢腾,室内寒气很快变成混着浓浓泥土味的融融暖气,锅灶上氤氲缭绕,香味散漫;饭桌旁,通红的栗碳闪着绿莹莹火苗,火盆边盛满水的大瓷缸冒着雾气,滋润着取暖人肌肤,淡淡的烤香味也弥散开去,埋在炭灰里的山芋毛栗花生熟了,锅里水也沸了——水滚,菜熟,浓厚油润的香腊味又覆盖了火盆边散出的烤香味,马上就能想到闷在锅盖下的每只大碗里都漂浮着一层厚厚的冒着泡儿的黄油珠……

“瑞雪兆丰年那!”三表叔在门前跺着脚上的雪,瓮声瓮气道。他是我家常客,进门第一件事就是从他固定坐的那个椅垫子破损处拽一团棉絮搅鼻孔。他鼻孔朝天,像两个小漏斗,来时,雪片飘进了“漏斗”;他边搅鼻孔边喷嚏,嘴一翕一张,音量很大很脆,声音拉的很长,像出工的哨声,冬果和秋生随后跟进。他俩是我的玩伴。大人在火盆边喝着吃着聊着,我们仨玩弹子。泥地上刨开一个洞作“弹子窝”,玩过,填好泥土浇上水,地面复平。五颜六色的玻璃弹子在地上滚动。“读书不出力,玩弹子挺卖劲啊……”三表叔眼睛眯成一条缝,“要有弹子竞赛,你俩一定夺魁……”三表叔没有说我,他鼻孔看着他俩。“管好你家两个哥哥吧!”冬果头都没抬,说过又继续玩弹子。

三表叔长子“冬运”和老二“秋来”玩球玩疯了。三表叔想管管不了,学校支持。学校靠他们夺名誉。说起体育,三表叔不以为然:发展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锦旗奖状能带来富强,还是填饱肚子?三表叔两个儿子一个玩折了胳膊一个玩断了腿。

我们镇子就是玩球出了名。那年冬闲,镇上突发奇想,号召“建设篮球镇”,名扬省县。每个生产队都建了篮球场。层层选拔,挑中了十几个人高马大的青年汉子去县参赛,名次没拿到,却落个“野蛮镇”雅号——打伤对方几个球员,还打落了裁判门牙。各村球队自动散伙。此后,每到冬闲,街坊们除了串门闲聊,就是床上“造人”。

许多人家都习惯在床上过冬,想吃就起来,吃过又上床。夫妻俩整天在床上,总有扛不住的时候。所以,镇上小孩名儿带“冬”“秋”的很多,不少还重名。当年冬下种,来年秋结果——十月怀胎。

呼号的寒风把窗户板吹得哒哒响。厢屋窗户是两扇窗板,没有窗档。丢了钥匙就翻窗进入,很方便。屋内热气弥漫,香味扑鼻,谈笑风生,春意浓浓。我们仨满头是汗,津津有味。

墙上的小喇叭突然唱响。开始曲《东方红》过后,铿锵悠扬的现代京剧灌满厢房。不觉到了午饭时间。我叫冬果和秋生上桌一起吃。他们父母都喜欢在床上过冬,家里没人做饭。他俩说,烧烤吃饱了。三表叔把烤熟的食物不时递来犒赏。他俩捧着水杯拎起书包坐到一边看书写作业了。

三表叔是外乡人,入赘来小镇,老少都叫他“三表叔”。他刚坐到桌前,又返回火盆前,从椅腿边拎出他带来的布兜,掏了两瓶酒:“尝尝我的陈年老烧……”来吃饭的乡亲都带了自家珍藏或传统厨艺烹制的菜肴,让大家分享。

和三表叔前后进门的几个邻居一同入座。

我的“旧”里,那时的冬日,以及冬日的每一天都这样度过,直到冬去春来,厢房两扇木板窗打开。

时至今日,家乡旧时的冬日情景不再了,冬闲时节没人再想到那些赛事,“野蛮镇”的雅号渐渐淡去;也没了猫冬习惯——因为,数九不显“九”,寒天不见“寒”,人们也变得匆忙了。

一晃逾过“天命”,眨眼迎来“耳顺”。可那时的冬日情景深印脑海,仿若昨天,老卤陈酿般香醇……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