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身上找答案抒情散文
鲁迅先生说,我时时刻刻的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则是无情的解剖我自己。确实言之有理,做人我们就要时时刻刻的解剖自己,也就是反省自己,一旦出现问题,首先在自己身上找答案,而不是迁怒于他人。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亦或是休息中,只要发生矛盾,与人争吵,我们毫无疑问的把发生的原因归咎于对方,一切都是对方的错。而自己却是一丁点儿错都没有。与人撞车了,我们第一句话便是“你瞎了吗?没长眼啊,”其实有个时候,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有不对的地方,比方自己车开快了,或者夜行时一直开着远光灯,或者明明是自己走错了道却反而恶人先告状,或者开着车在没玩没了的接听电话,在本来就狭窄的路段妨碍别人的出行,阻塞交通还言之有理,咄咄逼人,争吵不休,各不相让,引来众人七嘴八舌,说长道短,让小事变大,双方弄得面红耳赤,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彼此头破血流。这样很好吗,未必?所以我们不妨在自己身上找找答案,如果你心胸宽阔了,度量增大了,见多识广了,你就不会如此斤斤计较了,婆婆妈妈了,小题大做了。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夫妻之间的争吵也是最平常不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说自己对,不许对方对。凡事讲原则,有这个必要吗?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朝夕相处,同床共枕,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两个人非要争个你长我短,你死我活,打死也只说对方错。这能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吗?我们呀要学会在自己身上找找答案,诚心的向对方认个错,哪怕这个错是所谓的,或是违心的,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对别人尚且应如此,何况自己家人呢?
我曾经看过一个笑话,相信大家也知道,在操练场,一位军官对一士兵说“你的军帽太大了,戴着不好看”“报告,不是军帽太大,而是我的脑袋太小”这位士兵大声道。大家都笑了,那不是一回事吗,帽子大一定是因为脑袋小,脑袋小一定是因为帽子大。可这位任性的士兵说“作为一个军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先在自己身上找答案。”确实是如此,其实还不单单是军人,所有人都应该如此。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你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
领导与下属,同事之间的矛盾也往往是层出不穷,领导批评下属,下属自然不服,“凭什么啊,当个芝麻大的官有什么了不起,猪鼻子插根葱装像,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他不从自己身上找答案,只一味的埋怨领导,排斥领导,自己从不作自己的反省,本来是自己错了却固执己见,不肯认错,反而怪罪领导,这样下去只会把自己逼入死胡同,有啥好呢?有的领导也是同样如此,出了问题,只怪下面员工没做好,不听话,无能力,自己好像是一个局外人置身事外,动辄找人作替罪羊,在员工面前吆五喝六,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自命不凡,不从自己身上找答案,忘记自己的担当和责任,忘记自己的职位和义务。
同事之间发生矛盾时也一样,相互推脱责任,看别人豆腐渣,看自己一朵花,自己的永远是对的,别人的全部是错的,如果说自己有错的地方那也是因为你从中作梗的原因。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答案,只对别人吹毛求疵,怒目圆睁。这实在有失公允,我们当学王导之言“我未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这样良心才能安宁。
鲁迅先生说,我时时刻刻的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则是无情的解剖我自己。确实言之有理,做人我们就要时时刻刻的解剖自己,也就是反省自己,一旦出现问题,首先在自己身上找答案,而不是迁怒于他人。
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共性呢,我认为这与我们小时候父母的教育不无关系,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蹒跚学步的年代。当我们跌跌撞撞,刚学走路时,我们经常被摔得鼻青脸肿,四脚朝天,哇哇大哭,母亲一边伸出温暖的手把我们扶了起来,一边诅咒着这该死的地面,“别哭,孩子,等下妈妈就去拿把锄头把地挖烂,”听着母亲的话,我们破涕为笑,似乎已经全部明白,我们的摔跤是因为地面的缘故,而不是自身的原因,殊不知平整的地面我们尚且走不稳,何况把它挖烂呢?也许我们就这样刻骨铭心的记住了母亲教给我们人生的第一堂课题。于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上就学会了凡事不从自己身上找答案的坏习惯。
今后我们一定得改改这个坏习惯,出现问题时都学会在自己身上找答案,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稳健,走得敞亮,走得踏实,走得心安!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