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片太阳花》教学随笔

文章 2019-07-16 05:41:08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语文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是举手的同学“无心”就是课堂气氛沉闷,对于问题,学生面无表情,近乎“迟钝”;而组织讨论时,气氛是活跃了,可讨论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这样语文教学,何谈提高,又何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改变语文教学的这一局面,我在上课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尽管有的同学吞吞吐吐,甚至说的不全面,不准确,但只要是自己的意见,都给予表扬,以此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从不会说,不想说到想说、会说、乐于说……。

下面我谈谈在教学《种一片太阳花》时的一点体会。

本文最后一段说的话意味深长,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时,一改以前为教师说学生记的方法,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说出体会。一开始,学生对自己的想法都有些不肯定,面对我有的同学因为怕错而不敢说,因此,不敢抬起头来和我对视,这时我及时地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一会儿,同学们就沉浸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就边那些平时不愿说的学生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了出来。因为刚才是他们自己从课文中寻求答案,所以每名同学的看法都有理有据,再加上从讨论中找到了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伙伴,也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讨论结束后,我将机会给了刚才那些想说而又怕说的同学,让他们把对句子的理解谈出来,侧重点不同理解也就不尽相同,我随机鼓励,让他们带着成功感置身于快乐的课堂中。

然后,我从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展开:1、“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一朵太阳花……只有一日。”2、“……朵朵都是那么精神充沛,不遗余力。”3、迎接朝阳的……成熟了的花蕾。 这一部分把“太阳花”的品格充分的体现出来,所以这时我变读为“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并及时的给予他们启发:“太阳花为什么会开得如此热情,如此茂盛……于是众多的同学纷纷举手,发表意见:“那些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原来作者在借花喻人……”学生轻而易举的就把文章的中心点了出来。

因此,从这节课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说”出来,那课堂才能真正的“活”起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