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亲情的散文
篇一:亲情
许多年前,巴黎歌剧院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剧场里坐满了观众,正在等待观看由一位著名男高音主演的歌剧,这时,剧场经理出现在舞台上,很抱歉地说,那位著名歌唱家不能到场了。经理请求观众允许一位本地男高音上台为大家演唱,台下响起阵阵起哄声,甚至有些观众站起身大声宣布要退票,不过大部分观众还是想把预先安排的听歌剧的时间打发掉,因为他们已经订好了听完歌剧后吃晚餐的餐位。
本地的男高音唱得很卖力,他用心唱了两个小时,结束谢幕时,全场死一般寂静。
有一位观众鼓起了掌,然后一个孩子的声音响了起来:“爸爸,你太棒了!”
这时,全场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一句表达亲情的话改变了一切。
篇二:那些属于母亲的忧伤
原来,每个女儿的妈妈,最需要的,是女儿未曾改变的依赖。
1
领结婚证的日子是撞来的——清早醒来,突然觉得9月9日是个好听的日子,给母亲打电话:“我今天去领结婚证好不好?”
她还是那么无所谓的样子:“迟早都要领,自己看着办吧。”
我以为,她是真的不在乎。
自民政局出来,又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妈,我结婚啦。”
她说的话我一辈子记得,她说:“你终于做了别人的老婆了,妈妈希望你永远都幸福……”
我的母亲,别人眼里多么严厉的女人,她对我有严肃的批评、语重心长的教诲、推心置腹的恳谈,未曾有过,今天这样软弱的忧伤。
2
我的父母,在我初结婚那一年里,史无前例地敏感脆弱。
那一年,我报考了国家公务员。填报名表的时候在“主要家庭成员”一栏填写了先生的名字。打印好的表格不慎被母亲看见,她带点酸楚地说:“现在,你填家庭成员,就不需要填我和你爸的名字了。”
看我发愣,她补充:“女儿大了,嫁人了,所有权发生转移,现在,你是别人家的人了。”
那是我第一次没有把父母当作家庭成员来填写。也是第一次,我发现,我终要面对“已婚”的事实,还有母亲那黯然神伤的背影。
3
母亲说:“嫁女儿和娶媳妇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情啊!”
她这样感叹的时候,姨妈正在为儿子的婚礼忙得焦头烂额外加神采飞扬。
这么久以来,我一直是她的骄傲。她喜欢告诉别人:男女都一样,如果当初生个儿子,倒不一定有我女儿学习好……
所以,这是她第一次用带有浓厚“重男轻女”色彩的语言总结两场婚礼的本质差别。
我终于读懂,普天下母亲的眼神,最幸福的一刻,就是小女儿欢呼雀跃着感激母亲实现她们的梦想的刹那——亲情,以恩赐的名义,温存地满足着母亲们小小的虚荣。
到这时,我终于知道,她爱我。可是,她希望我幸福,所以不可以把这样的爱加以表达。
也是那一年,某次我独自回家度周末,母亲看见我很高兴,雀跃着说要带我去逛商店“买新衣服、新鞋子、各种好吃的”。临出门的时候她弯腰穿鞋子,我低头,却突然看见她茂密黑发里,一两根不着调的白。
我的母亲,她老了。
我还记得,年轻时候在上海读大学的她,神采飞扬。20世纪80年代初,她穿好看的格子裙子、镶花边的衬衣,喝苦苦的咖啡,听肖邦的音乐。可是现在,每次我回家,她兴高采烈地去菜市场买活鱼活虾,只要是我喜欢吃的,她从来不问价钱。“女儿回家”,对她来说,没有比这更温暖的词语以及更温暖的瞬间。
原来,每个女儿的妈妈,最需要的,是女儿未曾改变的依赖。
4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和先生同是独生子女,我们有机会拥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和一个一岁的儿子。姐弟俩每天在我的视野中打闹玩耍,带来各种麻烦也带来无限欢乐。我如此贪婪地注视着他们的成长、迫不及待地记录。
现在我知道了:就像书上说的那样,当所有的爱都把人越拉越近的时候,唯有妈妈的爱会把宝贝们越推越远——因为爱,才要送你们去更广阔的平台上施展抱负;因为爱,才要送你们去心爱的人身边沐浴爱情。亲爱的孩子们,如今我终于知道,我有多么不舍你们,就有多么愧对你们的外婆!
也就是在这时候,春风里传来好消息——通往家乡的动车终于快要通车。没有人知道,当看到这条不算太显眼的新闻时,我有多激动和喜悦,从此,我每个月都可以带着孩子们回家了,回家去,看我的妈妈!
篇三:我的两位母亲
在我十岁那年,父母的婚姻发生了变故。母亲远走他乡,几年后,继母来到了我们家。
很长时间,我不能原谅我的生母,不管怎么说,她抛弃了年幼的我和妹妹们;而在感情上,我也无法接纳继母,我甚至天真地认为,如果没有她,也许总有一天,我的父母还会走到一起。
突然有了两位母亲,我自己却感觉再也没有了母爱。读初中时,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母亲》。我交了白卷。当老师问我为什么时,我委屈而愤怒地吼道:“我没有母亲!”
我一直羞于承认,我有两位母亲。这是一个男孩子内心深处一道难以愈合的疤痕。直到和妻子恋爱时,我才惴惴不安地告诉她我的家庭状况,这是我第一次向别人吐露这个家庭“机密”。我很害怕她会因此离我而去。意外地,她不但坦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还劝我原谅并接纳她们。我和她紧紧拥抱。这个女孩子,我从她身上,嗅到了久违的母性的芬芳。那一刻,我决定一定娶她为妻,并从感情上,接纳我的两位母亲。
我接纳了她们,而她们自己,却互相并不能接受。无论是我的生母,还是继母,她们从不在我的面前提到对方,那是一个敏感的禁区。在仍然以养儿防老为主导思想的农村老家,作为家中惟一的男孩子,我成了生母和继母的惟一希望和寄托,我从内心深处开始接纳她们,她们也很快感受到了这一点,于是,一场拉锯战开始了。
结婚时,婚礼的安排成了一道难题。生母和继母,都坚决不肯同桌而席,甚至不肯同时参加我的婚礼。为了照顾她们的情绪,也担心我的婚礼成为战场,我和妻子只好分别办了两场酒席,一场在农村老家,继母唱主角;一场在城里,请生母参加。
儿子出生后,我和妻子手忙脚乱。这个时候,我们多需要父母的帮助啊。而生母和继母的“战斗”却似乎越演越烈。继母对我父亲说,她是亲奶奶,就应该她去照顾。生母对我妹妹说,她不是一直说多爱你哥吗,这时候怎么不表现啊。她们互相用“她”指代对方,从不说出对方的名字。她们娘家的村庄其实相距不远,小时候就互相认识。身为儿子,我为此愤懑,又哭笑不得。虽然舌战不已,但生母和继母,都为她们的孙子准备了很多尿布和小衣服。在妻子出院回家后,她们又分别来到我的小家,帮助我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她们都把感情,全部投入到了第三代身上。令人奇怪的是,她们从没有同时出现在我的小家,就像达成了某种默契似的。
矛盾在孩子抓周那天,集中爆发了。那天,我请了一些亲朋来祝贺,当然也包括我的生母和继母。这是一个新生命的喜宴,我不想分开来办,而且,也想借这个机会,化解她们的矛盾,毕竟都升级为奶奶了。没想到,当她们在我的小家碰面的时候,竟然同时扭头就要走。我的怒火也第一次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愤怒地吼道:“今天你们谁走了,就再也不要来了!”听到我的吼声,我的生母和继母,都突然定住了脚步。妻子哽咽着说:“妈,你们就不要再让我们为难了,好吗?”
我的生母,和我的继母,第一次与我们一家,坐在了一张桌上。这也是惟一的一次。
每次给她们买礼物,我的生母,常常自豪地对别人说:“这是我儿子买给我的。”我的继母,总是自豪地对别人说:“这是我儿媳妇送给我的。”她们不知道,每一件东西,我们买的都是双份。随着我自己的年龄渐长,我发现,都已经六十出头的我的生母和继母,越来越像孩子了。
直到今天,她们俩人也不愿意同时出现在我的小家。她们本无矛盾,因为先后嫁给了我的父亲,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而一夜之间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2005年,我的父亲仙逝。继母哭得死去活来,在她看来,父亲是维系这个家庭的重要纽带。我流着眼泪告诉她,我是你的儿子,你怕什么啊。我同样将这句话告诉我的生母,这个家还有我。我是她们的儿子,我是她们的依靠,我也是她们的纽带。
我的生母和我的继母,她们都不识字,我知道她们谁也不会看到这篇文字。我写下这些琐事,是想告诉人到中年的自己:我有两位母亲,这是一个儿子的骄傲。
篇四:想你刻骨铭心
爸爸:
1.还记得小时你载我在斑驳的树影下,听着沙子和车轮的摩擦声,把头仰得高高的,看到树上一簇簇的绿叶子就幻想那里面是不是也有一个温暖的家。
2.很多时候你总是要去下队收税,然后就是哥哥带我回家,在路上几个不要命的家伙你追我赶,争个先后,吓得我哇哇大叫,等你回来后终于替我报了“仇”,我只有把得意的神色甩给哥哥。
3.院子里你手把手地教我写自己的名字,突然我指着屋后的电杆说我要吃葫芦,你顺势看到哪有葫芦?原来是我把大喇叭当成了葫芦,弄得你哭笑不得。
4.还是没有忘记那冰激凌的味道,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两个冰激凌都被我欺凌了一遍然后由你扫尾,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恋上了冰激凌,那是1992年在兰州。
5.冬天寒风刺骨,每天早晨你都载我和哥哥去学校。单位的摩托车和普通的迥然不同,有一个小兜,我们俩坐在兜里,而你却要顶着凛冽的寒风。到校门口你给我脱去厚厚的棉大衣,再给我们零花钱,看着我们消失在校门口。
6.初中开家长会,回来后你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一根接一根地吸烟。我知道老师肯定告状了,我很害怕。从小到大你从未打过我,这次也一样,我没有挨打,可我内心对你很愧疚。
7.第一次离开父母是高三那年,每次打电话总是哭得稀里哗啦,想对你说我想你了,可话还没说出口,已经哽咽了。我知道你更想我,没有谁能比你更疼我。这会想告诉你:我很想很想你。
8.在天桥,突然有种离你很近的感觉,想伸出手去触及你的温暖。以前总喜欢伸出右手和你比大小,你的手掌总是那么温暖.宽厚,就这样让我紧紧地攥着攥着。
9.想起了你的泪水,第一次是初二那年,你带我去医院,虽极尽遮掩,我还是看到了你湿润微红的双眼;第二次是你送我去云南念书,你要回家来了,我和你边走边哭,你用哽咽的声音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第三次是你第二次去西安治病,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我们早已泪流满面。
10.今天是5月7号,三个月前的今天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今天心情格外差劲,对你的思念愈来愈烈,只有泪水才能给予抚慰。
11.又是一年的父亲节,去年的今天还可以听你电话看你容颜,而如今却只有羡慕别人的欢乐,看到照片中依旧微笑着的你,我感受到了你温暖的气息,爱你。小时候,爸爸的肩头,是我最安全的地方。
12.听到门外有重重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是钥匙插入锁孔,看到你的微笑,我跑着叫你我们一起去吃饭。当关门的那一刹那,我惊醒了,原来是一场梦。
13.把你的照片全部珍藏在我的相册里,却不敢翻来看,怕泪水决堤。能不能再让我靠一次你的肩?每每难过委屈时给我依靠?
14.今天挨批了,总是拼命地工作,可总不令人如意,我觉得我还是很坚强的,是吗?想念你。
15.想你刻骨铭心。
篇五:25岁妈妈遇到52岁妈妈
25岁妈妈的儿子才一岁多,52岁妈妈的儿子大学毕业已参加工作。25岁妈妈遇到52岁妈妈,愁眉苦脸,一副疲倦的样子,还没等对方开口,她就絮絮叨叨地说开了:“养孩子怎么这么辛苦啊!自从生下儿子,我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围着儿子转,他需要的一切,都尽自己最大努力。担心他没吃好,担心他生病,担心他摔跤,付出自己的所有,就希望他健康快乐。”
“每天的生活就是一个字:累!晚上他要撒三次尿,还要喝一次牛奶。我几乎天天睡眠不足。白天,他无时无刻不需要我的陪伴,需要我抱,像是强力胶粘在了我身上,不能分开半秒。他已经会走路了,出门的时候却总是点名要我抱,累得人够呛。我累了还不能在他面前表现出来,否则他会不高兴。霸道啊!更令人烦恼的是,常常花半天时间给他做的又香又营养的饭,他却吃几口了事。生孩子之前,我逛街、美容、看书、听音乐,日子过得闲云野鹤。现在呢,孩子不仅占领我的精神空间,还占领我的生活空间,变得一切都以他为中心,痛苦啊!哎,真希望孩子快快长大!”
听25岁妈妈吐完苦水,52岁妈妈沉吟半天,缓缓地说:“儿子自从考上大学离开后,回家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我的生活好像一下子空了很多。我眼巴巴地盼望着他的来信和电话,他却痴迷于追求独立与自我,把我丢在脑后。终于见到他的时候,我好想像小时候一样,再抱抱他,可他却不让我抱了,他说他长大了,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参加工作后,他更忙了,他的眼里满是世界,满是追求成功的诱惑。突然有一天,很少回家的他带回了一个陌生的女孩子。他视那个女孩如珍宝,全心全意地爱着她,失魂落魄地爱着她。后来,他结婚了,又忙着去过他火热的婚姻生活,再也不需要我了,我好像从他的生活里渐渐撤退,渐渐消失。尽管我对他的爱依旧那么深,那么浓,依旧可以不顾一切,牺牲所有。好想再回到他小时候,那是我人生里最美好的记忆,那时,他那么依恋我,需要我,崇拜我,给了我那么多幸福和快乐的时光。然而光阴易逝,过去的永远不再来。后悔那时没好好地珍惜与他共度的时光,孩子真正需要你的时间也只有那么短短的十几年,可那时你是他的天,付出后能享受如此殊荣多么值啊!”
听到这些,25岁妈妈怔住了,沉默良久后把目光投向了不远处正在玩耍的儿子,目光里满满的全是怜惜与爱。
这位25岁妈妈就是我,52岁妈妈是我的邻居。
篇六:从此做一棵柔软的藤
入学半个月的一天晚上,他正在宿舍看书,听见管理员扯着嗓子在楼下喊他,说有人找。
他下了楼去,就看到了她,穿一件蓝色T恤,拎了一小袋水果,笑吟吟地站在那里。
他有点不可置疑,愣了半天才问:“你,你怎么来了?”
“你们管理还挺严,男生宿舍还不让女生进,女生进怎么了?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她笑嘻嘻地扮个鬼脸。
她从小就是这样的个性,总拿话逗他。但这次他没心情跟她逗,扯住她的胳膊,“问你呢,你怎么来了?”她歪歪脑袋,“你来的第二天我就来了,你来上学,我来上班,不行啊?”
上班?他睁大眼睛,才留意到她的T恤上印了某商场的字样,看样子她说的是真的,可是……他还是不太确信。“你怎么不跟我说一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你还是回家吧……”
她把水果塞给他,“男孩子哪有你这么唠叨的,我故意不跟你说的,就是想吓你一跳。你别瞎操心了,我可是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你就好好念你的书,并且……”她戳一下他的额头,“大一的时候不许谈恋爱啊,耽误学习。赶紧上去吧,我走了。”
“还说我唠叨,你才唠叨。”他终于被她逗笑,“那我周末去看你。”
“不用。我有空来看你,你别瞎跑。过几天我来拿你的脏衣服,要注意卫生,别穿的脏兮兮的,你现在是大学生了。还有,水果记得给同学吃,要团结同学……”她走了好远,还回头絮叨。他站在那里,看着她娇小的背影,鼻子忽然那么一酸。
回去,看到站在窗口的室友朝他狡黠地笑,他不明所以,“笑啥?”
室友过来拍他一下,“你小子可以啊,刚来几天就交上女朋友了。”
他明白过来,“啥女朋友,我姐。”
“一看就比你小,还姐呢!不过现在姐弟恋也流行。”室友继续调侃。
他无奈叹气,“真是我姐,亲的,我俩双胞胎。”
室友瞪大眼,依旧有些半信半疑。他也不再解释,拿出一个苹果塞进对方口中。
他没有撒谎,他和她,真的是双胞胎,她早出生十几分钟,所以是姐。幼年时,他们一般的模样,一样的高矮胖瘦,读小学时,她突然长得快起来,在一两年的时间里超过了他。为此她有些得意洋洋,说姐姐当然应该长得高。可她只得意了很短时间,在他们13岁读中学那年,他几个月就超过了她,之后,就愈发比她高大强壮起来。到读完中学,他比她高出了一头多,两个人站在一起,她就显得格外娇小,甚至为此,他有时候不肯再叫她姐了。
可是她却一直把自己当姐,他觉得,也许是母亲的缘故。他记得从很小的时候起,母亲就总告诉她,要让着他照顾他保护他,因为她是姐。
他就这样被渐渐安置在了她的羽翼下,习惯了她的命令、管理和照顾。在他们15岁那年,母亲患了无法医治的绝症,离开前,虚弱地将他的手放在了她的手里,对她说:“记住,你是姐姐,一定照顾好弟弟。”
他已经哭得不能自已,她却在那一刻用非常坚定的口吻回答:“妈,你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顾他。”
在她说完后,母亲松开了手。他大声哭喊,她却只是默默落泪,然后,把他紧紧拥在怀里,说:“不怕,还有姐呢。”
那一年,他和她都读高中一年级。她的成绩更好一些,在一班。他略逊一筹,在相邻的二班。为了供他们读书和偿还母亲治病欠下的债务,除了工厂里那份收入微薄的工作,父亲晚上还会出去打零工,格外辛苦。尽管如此,一家三口也只能维持温饱。
一年后,高二下学期,她没有跟任何人说,就离开了学校,应聘到县城新开的一家大型超市,当了一名营业员。直到老师找过去问他,她怎么不来上课时,他才知道她不上学了。
父亲不同意她辍学,他也不同意,她成绩那么好,一直是年级的佼佼者。那天晚上,一家三口相对沉默了许久。她先开了口,对父亲说:“爸,是我不想读书了。”
“不行。”父亲说了两个字,咳嗽起来。她站起来拍父亲的背,“爸,让弟弟念书吧,他是男孩子,多读点书总是有用的,我不想让你这样辛苦下去了。”她看了他一眼,缓缓地说:“爸,我们已经没有妈妈了,不能再没有你。”
他知道父亲抚养他们太操劳,说:“我去上班,你上学。”
她笑了笑,“我是姐,妈说过,你必须听我的,就这样吧,我已经跟超市签过合同了。”
从那以后,家里生活改善了许多,虽然她的收入也不高,但总能在超市买回来许多打折的食品和生活用品。于是16岁时,他第一次穿了品牌的鞋子和衣服,虽然都是打折的,但足以让他这样一个少年偷偷地摒弃掉贫困带来的自卑。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