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再访朵祜彝村
对于朵祜的记忆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秋末再次探访,我对它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认识。重新改版曾经的记忆。第一次探访的印象简单却也深刻,一个纯朴,民族特色浓郁,原生态的村寨。对于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好奇和进一步了解的意向。寒意渐浓的暮秋我参加文联和摄影家协会组织的采风,再次探访朵祜。
朵祜自然村隶属寅街镇村委会,地处弥渡县西部地区,距县城39公里全村人口299户1163人,全部为彝族,是一个很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
社会日新月异,人每天在变化,时隔两年这个村寨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从文联老师的大概描述中,我可以猜想它已不是我第一次所见的模样。再次拜访,有欣喜也有期待,然而天公不作美,细雨绵绵不息,雨中的朵祜彝村又是不同的美丽。
山路十八弯,车在蜿蜒的山路蛇行,绕过一弯又一弯,终于到达朵祜山寨,群山苍翠,浓雾笼罩的朵祜彝村如在仙境。再次走进朵祜,用新的眼光来看变化的朵祜,别有风情的山寨门,在细雨中显示着民族山寨的特色。我们一行冒雨在此留下此行的纪念。
今天我用一首民歌来了解朵祜。朵祜是民歌的故乡。这里的人们都爱唱山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通过山歌来表达。爱唱歌的李彩凤曾经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调子客”,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的歌声飘荡在朵祜彝乡的土地上,飘向了京城,也飘向了海外,她用歌声讴歌生活,她用山歌,民歌来诠释民歌故乡名不虚传。喜欢唱歌的应该人也是美丽快乐的,在音乐的滋养下,76岁的李彩凤老人精神矍铄,歌声优美。
今天李彩凤大妈,用饱满热情的歌声欢迎州县采风人员的得到来,一曲《黑七腊白》让所有人停箸倾听,摄影师们忙着录制精彩的场面,我竖起耳朵用心聆听,在彝族村寨听着最纯朴动听的演唱,感受民歌的魅力。雨天的朵祜不再寒冷,雨天的朵祜别有韵味。
虽然地处高寒偏僻的山区,彝族人民用嘹亮的歌声讴歌生活的美丽,爱着这片土地,爱着他们的家乡。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彝族阿妈用美丽的歌声表达;我们的摄影师用锐利的目光,独到的见解,用生动的镜头,来展示这里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文;那么喜欢文字的我又该做点什么呢?唯有用我朴实的文字来讲讲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吧。
今天我用一袭彝族服饰来认识彝族文化生活和他们的审美情趣。
穿上漂亮的彝族服装,我们短暂的做一回彝族阿妹,一个个变成了漂亮的彝族姑娘。体会彝族阿妹的别样美丽。第一次穿这个服装感觉繁琐又困难,在彝族阿妹的帮助下穿上,忙着在镜子里见证彝族服饰异样的美。尽管开始穿上很不适应,慢慢欣赏,才发现精美图案深藏的民族野性豪放的美,复杂的手工绣花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鲜艳的色彩是她们对生活的热情,丰富的绣花图案诉说着她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浓烈的感情一针一线绣在朵朵花里。每个民族有不同的对美的诠释,展示着不同的民族特色。而我柔弱的气质终究不适合这套服装。照了几张相留念赶紧脱下交还主人。
今天我用一片风景来欣赏朵祜的纯净美丽。
第一次的探访,那一潭清幽的龙潭一直留在记忆里。踏着潮湿的山路,又来感受龙神祠的清幽气息。龙神祠是朵祜的一个旅游景点,位于朵祜云山山麓,距离朵祜村2.5公里,海拔2500米左右。云山山深林密,绿荫匝地、山色翠绿,空气新鲜、湿润。雨雾中的龙神祠更加神秘静美。龙潭的水汩汩流淌出一池清澈,细细的雨滴在池面激起小小的碧波。龙神祠院内那棵千年的玉兰不遇花期,叶尽枝犹美。几株牡丹也在等待明年的花开吧!花开只为等你来赏。
今天我用一幅幅的墙画来洞悉朵祜彝族的历史、民俗、文化。
村内道路两侧,围墙上是2000米长的彝族历史文化长廊,绘制着一幅幅生动别致的反映朵祜彝族历史、民俗、文化及生产生活的画面,栩栩如生。我们就餐的彝族文化讲习所墙上也是绘满了彩画,每一幅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洋溢浓郁的彝族传统民俗风情。用现代的手法讲述历史,直观展现民俗文化,那棵大白菜,那一堆篝火,还有人物画像,引发我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也引申无限想象的空间,且待我一点点去熟悉,慢慢去揭开谜面。
在开放发展的时代下,民族文化逐渐在新生文化冲击中消失,创新的同时注重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应该是这些墙体画的意义,发展与保护相结合,保护更多原生态的东西。用墙画直观地展现民族的特色村寨的魅力。
对于朵祜彝村,还有很多我未了解的东西,它有着很深的人文底蕴,一天的时间只能是有限的认识。再访朵祜彝村在一天的绵绵细雨中结束,我们曾希望这场雨会为我们的到来而停息,阳光突然倾泻一片灿烂,然而没有奇迹出现,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冒雨合影,我们在雨中采风,在雨中摄影师们拍摄到了最美最动人的作品;在雨中欣赏雨雾中山村的美丽,薄雾笼罩的村庄如在仙境,雨蒙蒙,情深深,我们在寒冷中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品味彝族的特色食品,在敬酒歌声中再次感受彝族人民的豪放与热情。
美无处不在,幸福也无处不在,风景在身边,感动在身边,让我们学会感受的能力,去发现,去感受去关心我们身外的风情,这个少数民族村寨的人民在艰苦的生活中,用勤劳创造属于她们的美丽,用执着坚守家园,用希望憧憬明天。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坚守质朴的美丽,保护彝族传统文化。那一座座低矮的瓦房里,可以看到生活的淳朴,也可以看到满布沧桑的脸上洋溢幸福满足的笑容。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