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与生活《我喜欢美好的环境》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我喜欢美好的环境》。
学情分析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家庭都住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里。然而,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存在,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孩子们对水污染、噪音污染、尾气污染往往习以为常,因此对保护环境的举措不能很好的实施。但孩子们是喜欢美好的环境,他们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美好的环境,享受快乐的生活,体会由此带来的美妙心情,并能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进行正确分类,进行变废为宝的创意实践活动。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着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进行深入体验,感受美好的环境所带来的愉悦的心情和污染带来可怕结果,以此在他们头脑中树立他们将来也是美好环境的建设者的意识,帮助学生将心中的美好环境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在调查生活环境污染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方法的指导。同时教师要走出教材收集资料丰富教学,以深化学生的认识。
设计思路
本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路,我在设计教学时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用一组美好环境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和谐环境之美。我还让学生进行创造美好环境的活动,升华学生的感受。同时我指导学生用多种办法收集污染的资料,引导他们重视环境污染,用生活中废物利用的例子,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废物利用,学会保护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
(1)欣赏美好环境
(2)创想美好生活
(3)表达美好心情
第二课时:
(1)关注环境问题
(2)探究环境污染
(3)进行环保实践
第三课时:
(1)火眼金睛辩对错
(2)动脑为垃圾找“家”
(3)动手帮助垃圾回“家”
(4)变废为宝大行动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环境的美好,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行为与习惯:对大自然中的各种污染进行调查探究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知识与技能: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进行日常分类,学习基础的废物利用的小方法,变废为宝。
过程与方法:用图片欣赏、想象活动、绘画等方法来体验生活环境的美好,用调查探究、课堂练习、案例示范来进行环境保护的初步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美好的环境,享受快乐的生活,体会由此带来的美妙心情,并能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进行正确分类,进行变废为宝的创意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湖北风景名胜、优美环境等资源图片PPT,废物利用的示范用品。
学生准备:调查生活中的各种污染。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6-P17页内容,话题为“美的环境,好的心情”。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8页内容,话题为“这儿怎么了”。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19-P20页内容,话题为“让垃圾回‘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美好环境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咱们家乡漂亮的环境吗?下面就请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演示课件:出示小区、广场、公园、湖北著名的名胜及湖泊的图片。)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小结:美好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好的心情,家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设计意图:在亲近自然和优美人文环境的过程中,感受和谐人居之美,从而为家乡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
活动二创想美好生活
1.师: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你想做哪些有趣的活动?
2.师:现在咱们欣赏到的这些优美环境,都是我们的父母祖辈给咱们创造的。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那么在你心中,将来最美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大胆想象一下吧!
3.学生用画出心中最美的生活环境并在小组进行分享。
4.全班交流。
5.小结:老师期待着,有一天同学们手中的蓝图会变成现实,相信那时你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设想美好环境中的有趣活动,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进行未来美好环境的头脑创意,深化他们的对美好环境的喜爱之情,并学习与人合作、交流、分享。】
活动三表达美好心情
1.师:咱们可以想象,未来的生活会是这样子的:(课件出示:大地绿起来,天空蓝起来,江河清起来,空气净起来,花儿开起来,鸟儿唱起来,环境美起来,心情好起来。)
2.师生唱儿歌律动。
3.小结:是啊,心情好起来,这一切,都是美好的环境带给我们的。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对美好环境的感谢读出来吧!请学生齐读本课话题。
【设计意图:立足课本设计了这一环节的律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板书设计
美的环境,好的心情
美好环境
美好生活
美好心情
第二课时
活动一关注环境问题
1.师:同学们,咱们都喜欢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有一些与美好环境不和谐的现象存在,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
出示课本中常见污染的图片,并进行介绍。)
2.你知道环境被破坏后,对我们人类会怎样呢?
3.小结:破坏环境对我们人类有很多影响,比如会引起一些疾病的产生。如:大脑发育障碍、癌症等等,特别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很大损害。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环境污染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尾气污染等问题的探究兴趣,从而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
活动二探究环境污染
1.师:在我们身边,还有类似的污染现象吗?特别是咱们湖北是千湖之省,有没有水污染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环境污染的分类及现象。
4.小结:这些污染环境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甚至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可是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人们的急功近利或愚昧无知造成的。
【设计意图:用搜集信息、观察、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一步的了解,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污染,并进行环保启蒙教育。】
活动三进行环保实践
1.师:我们如何行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改变这些污染现象呢?
2.学生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3.小结:小手牵起大手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进行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我们的生活环境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善。
4.课外实践调查:周围还有哪些污染环境的现象?观察后笔录下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试着改造身边的生活小环境。课外的实践调查活动,是将课内的探究方法延伸向课外,从而逐步养成探究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
这儿怎么了?
环境问题
环保实践
环境污染
第三课时
活动一火眼金睛辩对错
1.小品表演: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小品。乐乐在放学的路上,吃完零食随手乱扔,小明吃完零食后将垃圾小心翼翼地扔进垃圾桶。
2.全班交流观看小品的感受。
3.小结: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小品,我们已经知道了乱扔垃圾是不对的行为,这些垃圾不但会影响我们生活环境的美观,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表演小品,认识乱扔垃圾是不对的行为。】
活动二动脑为垃圾找“家”
1.师:乱扔垃圾不但会影响美观,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能给垃圾找一个“家”吗?
2.学生交流后得出:垃圾的家: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袋等。
3.小结: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袋、字纸篓都是垃圾的“家”,我们应该让垃圾呆在自己的“家”里,不能乱扔垃圾。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家,垃圾也有垃圾的“家”,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帮助垃圾回“家”。】
活动三动手帮助垃圾回“家”
1.师:看,只有垃圾回“家”了,我们的环境才会美丽起来。不过,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家,不同的垃圾也应回到不同的家中。你们能帮他们分分家吗?
2.(演示课件:垃圾的分类。)师:你们认识这个垃圾桶吗?为什么他们有不同的颜色呢?
3.学生小组游戏:让垃圾回“家”。
(1)要求小组的每位学生分别将两种垃圾写在两张纸条上。
(2)打乱学生的纸条,重新分发,一人一张。
(3)学生将手中的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箱。
(4)让一组学生上台展示,一边将垃圾放进垃圾箱,一边说说自己的理由。
4.(演示课件:垃圾归位歌)师:让我们一起来唱垃圾归位歌。
垃圾箱,作用大,废垃圾,里面倒,
废旧品,种类多,分种类,分放好,
可回收,不可收,这两点,很重要,
瓜果皮,易腐蚀,招纹叮,招虫咬,
要处理,请及时,家家乐,户户笑,
废电池,辐射强,切不可,随手抛,
用完后,分类装,这一点,切记牢!
5.学生设计张贴垃圾分类广告语。
6.小结:同学们,我们把垃圾送回了“家”,不但保护了环境,还有利于人们对垃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短片,了解到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让垃圾回“家”的小组游戏,可以让学生正确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类型;学唱垃圾归位歌、设计张贴垃圾分类广告语,强化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活动四变废为宝大行动
1.师:猜一猜这些废品摇身一变,能变成什么?(学生猜过之后拿出用易拉罐,饮料瓶,废旧的盒子,广告纸等再制作的物品。)
2.师:你愿意动动手也用身边可利用的物品做一做吗?
3.学生分小组进行变废为宝我行动
4.学生成品展示,并交流制作方法,评出最佳给予奖励。
5.小结:同学们,看来变废为宝,既可以减少浪费,保护环境,还能锻炼我们的手和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变废为宝,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明白变废为宝的乐趣,知道变废为宝,既可以减少浪费,保护环境,还能锻炼我们的手和脑。】
板书设计
让垃圾回“家”
可回收不可回收
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