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盛开的愧疚之花-美文欣赏
公历五月,是农人的大忙时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有这样的句子“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确,真真实实的道出了农人的生活节奏。如果我不是农家出身的孩子,可能还认为大诗人在胡说,在编造。
此次回家,的的确确的领略了农家的农人生活的紧凑。
其实,我这次回家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因为自己在农历大年初二出来,就不曾回过一次。陈红唱的好,一曲“常回家看看看”唱出了一个生活的主题,时代的节拍,牵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本想赶趁清明节放假的这个时机回家一趟,也能祭祀护佑自己在身体上健康,在家庭上和睦,在事业上顺利,在生命旅途中平安的老祖宗,告慰他们我的到来。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最后只能打一个电话回家,在电话的那头,听出了父亲的苍凉。
这次回家,我只因看见住在附近的农民纷纷赶雨时节,下田栽秧了,我不由得想到我的老父老母。想起他们被风吹出的霜白的双鬓,被岁月的风刀削割光滑的额头,被生活胆子压弯的背脊。他俩50多岁了,仍在家辛劳。
今年,他们不听我们的劝告,仍种几分薄田。我想,可能也要栽秧了吧,于是乎,打了一个电话问栽秧了没有?,父亲说准备明天星期六栽,我又问,讨人栽没有?大忙季节家家忙,讨谁?又问,换人载吗?人老了,不中用了,谁还和你换呢?父亲的话虽有点悲凉,但很朴实。道出了现代农村人的一种思想,一种观念。
记得小时,父母还年轻,年轻就是资本,有使不完的力气,每逢栽秧,家家户户都来与我家换活路。父母一天早出晚归,剩下我与小虫为伍,与花草为伴,很孤单。不过,我也很喜欢换活路,因为每轮流在我家栽秧时,家里就准备很多好吃的菜,可以大饱口福。家里还有很多的帮忙的人。也有许多小伙伴,一会儿捉迷藏。一会了赛跑,一会儿过家家……热热闹闹,好玩极了。
如今,时过境迁。父母皆以老了,动作不太灵便了。别人不同我家换,也应是人之常情,谁要你一个只会喝酒、吃饭,干活不行的老辈呢?于是,我思索着,一边单位还有很多的文字材料要在本周末完成。一边是家里二老期待我回家将秧在本周末栽在田里。真是处在两难境地。良久,我决定回家帮二老。第二天清早6:00,我起床,带着不到三岁的孩子,向二老奔去。经过几次转车,一路上,儿子睡睡醒醒,我或抱着,或背着。
长途的跋涉,于早上9;00点风尘仆仆的赶到家,二老不在,一个在扯秧,一个在耙田。我自己在煮饭,炒菜,等待二老的到来。儿子很听话,自己在一边玩,从不干扰我。父母来了,满身的充满尘封已久的泥土的香味,见我到来,心里满是欢喜,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吃饭了,儿子在不停的问这问那,父母都一一的回答,不经意间,大家都纷纷放下碗,表示自己已经吃饱。只有儿子还在一边问,一边吃。我就担着扯好的秧,往田间去了。
走在田间,把秧丢在田里,开始破王。(在农村,这五路最值,而且把田平均分成两半),几个来回,父亲在匆匆赶来,载了几王。又去耙田了。我一个人,这边一王,那边一王。没几下,一丘可以后8担谷子的田就栽完了。接着,又进入下一丘。就这样,一丘完了,又接一丘,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直载到自己的眼睛看不见秧了,7:45才回家。
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每人一碗满满的酒,因为母亲知道,只要重干活,必喝酒,按爷爷的话说,喝酒舒经活血。
吃完晚饭,由于很久没有做这样的体力活,所以感觉比较累。于是,在漆黑的夜里,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父亲很早就去耙田了,母亲也煮熟猪食,准备下田扯秧。经母亲的吩咐,我又背着秧下田了。去到田时,父亲还未耙完,就去看了自己家的自来水,因为昨晚母亲说水不来了,最近天常下大雨,山滑坡,父亲也不经常回家,母亲只好挑水喝。想着母亲佝偻挑水的样子,我不禁心酸。
经过自己的仔细检查与疏通,终于把遥远的水赶回家。来到秧田,父亲正好耙完,自己就下田栽秧,父亲说:“你栽完这丘就回家吃饭,我还得去犁秧地(农村中下秧的地方)。就这样,我独自一人在田里转来转去。经过几个回合,大功告成。
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叫我喊父亲吃饭,我又走到隔父亲犁地很远的地方,撕扯喉咙喊:“爸,吃饭了”。听到了他的“哦”回音,我才回家。
吃完饭,来不及多陪陪父母,就往自己偶那个做的地方赶,一路上,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撑一把雨伞,听到自己噼啪噼啪的足音,才发觉自己走路时声音是多么的沉重。
经过几次转车,才到达自己的工作地。下了车,才发觉自己双腿是如此的酸痛。腿就难提起的程度。拖着腿,艰难的回到宿舍,准备好好的睡上一觉,但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因为自己心里仍惦记工作上未完成的事务。于是,打开电脑,继续书写着,直到夜晚的11:00点。
夜里,我又放心的沉沉的睡去,待到天明时,感觉自己的双腿更加的酸疼,于是起床下楼,双腿在颤抖。咬着牙,坚持着。
细想,我是一个基本上与农活远离的人,这次赶回家做一做,感觉这样的酸痛。这却是很短暂的,可是,我们的父母却做了一辈子。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