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馆美文
有一些人,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时间不多,但却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引起我们对生活本身的思考,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之常情。
——题记
刚下11号线时, 11号线尚未通车,又因为宿舍离上班的地方较远,我便在福永附近的一个城中村找地方住下来。那时候尤其不愿意做饭,一是因为懒,二是面对自己的手艺实在无从下口。这种情况下,楼下的快餐就成了快速便捷的选择。唯一麻烦的是,由于村子太小,又过于偏远,可供选择的不多。经过几番尝试,我最终固定在那家赣州小馆子吃饭。
饭馆的老板是一对老夫妻,丈夫负责伙房,妻子负责招呼客人及点单结账。一到饭点,他们家小小的饭馆总是挤满了人。我第一次吃的时候已经过饭点很久了。那是一个夏日,天气闷热,两个老人在厅里坐着看电视,看到我进来了,亲切地问我想要吃啥,他们的普通话带着严重的乡音,一开始我甚至无法听懂。不知道是不是乘客太少,我在等饭的时候,阿姨一直跟我聊天, 和世界上所有的长辈一样,谈论的话题无非是子女儿孙的事,我一心只想吃饭,有一搭没一搭地应和着,匆匆吃完饭,像是逃离一样离开了这个饭馆。
后来去的次数多了,我们渐渐熟悉起来。我越来越习惯赣州口音,甚至还能说上一两句。阿姨十分健谈,对人也十分上心。她像是一个母亲,能够一一道出每个来这里吃饭食客的口味,对他们的饮食习惯十分熟悉,谁喜欢吃饭时喝啤酒,谁不喜欢吃芹菜,谁尤其痛恨香菜(没错,是我)。让我很是惊异。但是这些所有,在她看来,都不过是最平常的事,最让她自豪的事是,很多做饭的原料,都是她在家乡带过来的,像薯粉,大米,还有萝卜等等。她尤其以自己种出来的东西为荣,也很喜欢给我传授做饭的技巧。在这里吃饭,慢慢地感觉到有家的温暖。
有一天阿姨很疑惑地问我啥叫扫码支付,因为越来越多人选择出门不带现金了,她老是被问到有没有手机付。被问得多了。他们也感觉需要在店里摆一个码。她说她问过街角打印店老板,说是不能随意打印。于是我花了一点时间跟她解释了二维码支付的情况。答应过一阵子帮她弄好二维码。这样食客就能扫码支付了。阿姨大笑,连忙感谢我。然而,那一段时间饭堂开张了,我常常在饭堂解决温饱,加之特别忙,我竟然把这件事给忘了。当我想起这件事再回去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我再次走到那里,发现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家沙县小吃。原来,那个小饭馆不见了。
做一个二维码收款其实很简单,打印出来也很简单,做饭其实也很简单。城中村要拆了,他们搬走其实是迟早的事情,就算他们没有搬走,地铁开了,店铺的租金会涨,周围各式各样的饭馆已经开起来了,食客也会转移。他们要搬走也是迟早的事。是的,我这样安慰自己,但在每次路过那个店铺的时候,脑海里总会响起一句话:“这是自己家里的大米做的稀饭哦。”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