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青春的足迹的优美散文
淮河岸边,柳摇燕舞;广袤阡陌,绿毯铺地;龙子湖畔,鸢尾绽放;燕山脚下,月季娇妍。在这醉美人间的五月,我们五十二个老同学,相约珠城,重回装院。这里,是我们的母校。淮河之水,记载着我们青春的脚步;装甲兵学院,是我们人生之梦的摇篮。
火车停靠月台,激动的心便开始狂跳不已。还是那熟悉的车站,四顾张望中,却不曾有熟悉的面孔。三十多年前,怀揣军校的录取通知书,我们第一次来到蚌埠。清晰记得,接站的战友站在出站口,接过我们的背包,解放车拉着我们,一路欢驰,经过一片旷野,去到地处珠城南郊的校园。两年之后,同学们在这里挥泪作别,相约有朝一日母校再聚……。正楞楞地想着,忽听有人打问:“去装院怎么走?”浓重的东北音是那样熟悉。啊,是振贵、巨山和学昌,来自四平的同学!我们像久别重逢的情人,紧紧相拥。弹指一挥三十年,情似当年相见欢。到了学院宾馆,同学们陆续相见,忆往昔,说今朝,曾经的青春岁月,在这里飞扬。
重走校园。变了,仿佛一切都变了。当年我们亲手种下的小梧桐,如今已绿荫如盖;运动场的沙石跑道,铺上了柔软的胶粒;原先的荒地上,盖起的是游泳馆、实验楼、外训楼、教学楼,每一条道路,都林木幽幽;宿舍楼多了,晒衣场搬进了晾衣房;足球场铺上绿草坪,篮球板换成了玻璃钢,训练场也都是新装备。同学们回到老宿舍,爬上新战车,抚今忆昔,像欢乐的孩子,像初世的青年,拍不完的照、留不完的影。陌生了的母校,渐渐找到从前的影子,一张张鬓染霜花的脸,焕发出往日的青春。院史馆里有许多熟悉的照片,特别是还找到了青岛春波同学的影子,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终生难忘的毕业演习,带回到从前的老青山、周圩子、红心训练场。我们又看到了那战车的滚滚尘烟,又听到了隆隆炮声,回到了野外宿营的夜晚。
再游珠城。变了,仿佛不曾来过这里。学院周围村庄的泥草房不见了踪迹,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徽式风格的院落。大门口前的砖窑坑,拔地而起一幢幢高楼,变起了漂亮的住宅小区,宽阔的马路,将学院与市区连成一片。张公山、龙子湖、大塘公园、二马路、小蚌埠,过去我们常去游玩的地方,似曾相识而又面目全非。曾经的小城,变得整洁而漂亮,到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
我们乘座大巴来到地处凤阳的训练场。若非指引,同学们已认不出哪是茶场,哪是万鸡山,哪是团山高地、九零高地。虽不见战车奔驰,然而山丘上、沟壑间,那一道道深深的坦克车辙,分明使我们听到了曾经的战车轰鸣、硝烟翻腾、炸点尘飞,仿佛让人看到,我们年轻的身影,或飞身跃上战车,或在尘烟里徒步奔袭,我们青春的足迹,从这里出发……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