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霏霏莲石湖散文

文章 2019-07-15 22:21:10 1个回答   ()人看过

天气预报说今天北京将迎来首场降雪,然而,我在莲石湖畔苦等半天,从天而降的并不是鹅毛大雪,而是牛毛细雨。

说是牛毛细雨,其实雨丝远远比牛毛细密多了。它像丝绒一般在青黄之间的柳树上拂过,柳枝便湿漉漉地往外渗水,水又顺着柳叶往下滑,在叶尖汇聚成晶亮的水珠,慢慢、持续而又顽强地掉到地上。终于,半枯的柳叶不堪重负,无可奈何地飘落下来。

雨丝滑过挂满红果子的海棠,已经没有了细叶陪伴、在早霜摧残下早就瘪了半拉身子的海棠果,此时好像已经吸饱了甘露,错把冬雨当春雨,兴高采烈地重新圆润起来,吸引了成群的喜鹊在它身边叽叽喳喳。

湖边成片的芦苇已经枯黄了,远远看去就像一圈土黄色的围墙,精心而又执着地护卫着那一池碧水。只有高高挺立的芦花,平心静气地在雨中摇晃,炫耀着它一春一夏又一秋的毫无收获。

湖水看似平静,但细细看去,湖面上一层层鱼鳞般的皱纹,那是雨水洒在它身上的反应。它就是用这种方法无言地接纳了来自天边的同类。

湖里有不少野鸭子,或三三俩俩、或成队成列游来游去,还不时一头扎到水里,片刻又从另一个地方冒出水来。野鸭子并不是捕鱼高手,它不知道冬天的鱼儿只在水底猫着取暖。

这是一片桃林,春天开红花,夏天结红果,秋天顶红叶。现在是冬天,它光秃着全身,只有光溜溜的树干被雨水洗得露出来暗红。

这种植物说是叫做金银木,实际上和金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它结着绿豆大的小果子,到了秋天红艳艳,只是平日里深藏在浓密的叶子丛中,唯有冬天绿叶落尽,才显得满树都是红玛瑙。这种红豆想来是麻雀的最爱,因为我看到成群的麻雀在金银木底下蹦蹦跳跳,落到地上的果子供它们大快朵颐。我曾经感到奇怪,这些卑微的雀儿,曾经被当做“四害”欲赶尽杀绝,后来被证实也是以害虫为主食。树上的红果密密麻麻,为啥这些麻雀非要等到果子落到地上才去吃?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麻雀这东西也有社会属性,受雀儿国里的纪律约束。满树的红果子,只有在下了雪,地上实在没有啥东西可吃的时候才能用来充饥。

这就像人类一样,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纪律,才具有高度的约束力。想起了我们小时候整个冬天赖以充饥的红苕。红苕贮藏在土窖里,因为技术不过关的原因,总有一些红苕莫名其妙地起了黑斑。大人总是先捡拾那些长了黑斑的红苕来吃,说是长了黑斑的红苕不耐贮存。可是,吃着吃着,原本好好的红苕也长了黑斑,害得我们一冬天都吃这些带着苦味的红苕。换一句话说,本来先吃坏了的红苕是纪律,可是,这样铁的纪律变成了红苕只有在变坏的情况下才被允许吃掉。眼前这些麻雀难道不知道,如果不下雪,树上光鲜的红果,非得要干瘪变坏落到地上才能食用?

游人稀少,偶尔有几个穿防寒服的男女经过,都是雨伞遮面,脚步匆匆。湖边有个钓鱼人,穿着红色的衣服,头上包着条纹的头巾。佩服她的雅兴,走上前去打招呼:“美女,有没有鱼儿上钩呀?”

被唤作“美女”的人儿回过头来说:“啥情况呀?这话是咋说的?”

原来,和我一样,也是个浑浊的须眉。

这个公园是免费的,经营管理者为了效益也是煞费苦心。好好的野地,拉来报废的绿皮火车,装饰一新,又装模作样地建起了所谓的车站,堂而皇之地开起了“列车酒吧”。我走到列车门口,有嘴巴涂抹得猩红的服务员热情地打招呼:“先生进来坐坐,暖气开放。”

我终于没有进去,因为我还不明白,为啥有红男绿女这个词?你啥时候见过男人的嘴巴被抹上炫色红?或者是有女孩子的嘴巴被染成“胆汁绿”?再说了,这样的荒郊野外,不开车如何得来?开了车如何敢喝酒?喝了酒又如何敢把车子开回去?难道指望交通警网开一面,被查出来的时候理直气壮地说:“没错,我是喝酒了。但我是在绿皮火车上喝的酒。”

雨还在下着,不过雨丝更细密了,好像雾气从天而降。这样的雨,用牛毛来形容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用“纳米雨”来形容可以吗?纳米可是我所知道的最小的长度单位了。有科学家证明,世界上一切物体的特征,都可以用长度单位加以区别。比如我们见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就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就是天然的纳米材料。也有科学家说,其实物体的大小轻重甚至形状,都可以用时间来表现。这次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就搭载了据说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系统。这个精密计时系统,其实是用来导航的。举个例子,一件一尺长的物体,其各个部位对于时间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样的细微差别,就是物体的原状和它所处的空间位置。

时间不仅可以用来表现物体,还可以用来表现人。比如,小时候吃饭,最先吃饱的一定是我而不是母亲。现在在家里,最先拿起筷子又最先吃饱饭的,仍然是我。所不同的是,从前最后吃饭的是母亲,现在最后一个吃完饭并且收拾餐桌的是老婆。

其实,最细小的长度单位,既不是这米,也不是那米,而是女人心。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