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展现豪情的诗篇

文章 2019-07-15 21:42:56 1个回答   ()人看过

唐诗海波澜,万千气象,最有青春气息,最有酒香醇厚,最有浪漫热烈的,是李白的诗,是李白富有朝气的嚎叫。如果盛唐没有了李白,将会怎样?台湾诗人余光中是这样写李白的。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一)蜀中游

李白,生于碎叶,即今吉尔吉斯斯坦,是个典型的胡汉混血儿,英俊,高大,潇洒。少年时移家四川,家世经商,生活富裕。从小不爱读书,喜欢游山玩水。父母为让李白静心读书,让他到山中读书,但不久中途辍学下山。路遇一老妪,用铁杵磨针,并告诫他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当头一棒,激醒了李白,于是重回山中学习。自此,博览群书,闻鸡起舞,并自号“青莲居士”。

二十岁时见益州长史苏廷,献书。苏廷阅其诗文,对幕僚说:“可与司马相如相高下。”李白很兴奋,在蜀州漫游了五年,游览了司马相如的琴台和扬雄的故宅,游览了蜀地的大大小小的名胜古迹。

(二)壮游南北

二十五岁,李白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仰慕屈原,自是先游楚地。一入楚地,自是“山随平野阔,江入大江流”,视野开阔。心情开朗,青春勃发。荆门风光虽是新鲜,但俯视故乡而来的江水,还是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广交天下名士,离蜀一年就散尽黄金三十万。他对遇到的潦倒失意的读书人,全部尽力接济;同朋友的交往上,重情谊。他和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楚地,指南不幸死于洞庭湖畔,李白身穿丧服,痛哭流涕,如失亲骨肉兄弟。猛虎前来,他监守尸体不惧。他将指南暂葬于湖侧,才到金陵游历;数年之后,重寻指南骨殖,李白边哭边挖掘尸骨,包裹妥当,亲自背负,靠借贷将指南礼葬于鄂城东。

他结交了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外人说:“李白仙风道骨,可与神人来往,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可以相比的。”李白听说,。高兴的写了《大鹏遇希有鸟赋》,记载这件事情。当然,这种方式并未为政治出路蓄积什么,他曾感慨的说:“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二十七岁,李白在湖北安陆,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夫人许氏颇博学。在安州,他听说裴长史是个高义之人,很想接近他,但是,“谤言忽生,众口攒毁”。他于是上书裴长史,自陈无辜。虽然引经据典,软中带硬。最后质问:“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铗乎?”可惜,他并未得到裴长史的谅解。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孟浩然,元丹丘等人,不过这些人也都是些无权无势的人,因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人,在一起只是交流交流诗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荆州刺史韩朝宗,对提携后辈感兴趣。很多读书人慕名前往,求韩朝宗推荐,也的确有一部分人被朝廷录用。孟浩然与韩朝宗约定去长安,韩朝宗要向朝廷推荐他做官。但当起程,孟浩然与朋友酣畅,韩派人来叫,孟浩然说:“我在这里饮酒,就没有功夫姑别的了。”韩朝宗气愤,独自走了。李白仰慕韩朝宗的名声,去投奔他,为能够受到接见,写了《与韩荆州书》这封信。李白投其所好,高度评价韩朝宗:“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颂他有周公的“一食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遗风。李白很坦荡的表明自己的目的:“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他希望韩朝宗能为自己创造条件:最好是设宴,当场作文,并给予评点。

最终没有结果,生活开始贫困。他干脆学晋人山简,每日喝它三百杯,做个酒徒,又想起李斯功名富贵,最终落得个叹黄犬的悲剧命运,于是有点淡漠功名。他一度来往于襄汉,与比他大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深情厚意。他很欣赏孟浩然的风流儒雅,曾赠诗孟浩然。

此后他洛阳旅游,结识了元演。虽然洛阳都市繁华,但远离家乡,明月高照,能不引发思乡之情。更何况,笛吹《折杨柳》。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当然,生活还是放浪形骸的多,他曾说:“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生活还是颇有点轻裘马狂的滋味。

逗留了几日,两人同赴山西,游晋祠,在后来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赞美说:“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在那里,他们结识了郭子仪,郭子仪因为受到案件的牵连,李白通过元演家的关系救了他。没想到几十年后,郭子仪又救了李白。他们回到长安,遭遇到五陵年少的围攻,陷遭不测。回到安陆,他举家迁到东鲁。在那里,与孔巢父等五人,在徂徕山作隐士,人称“竹溪六逸”。他们见到达官贵人,不理不睬,并且故意仰天长啸,以示高傲。有人不理解,就询问李白,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愤世疾俗与乐观浪漫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饮风尝露,往往寻人独酌,这不,李白又与意气相投的高士对饮,“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痛饮狂歌之后,超凡脱俗之狂;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不拘礼节和自由随便的真率真词也。

在居家东鲁这段时间,酒自然是李白的常客。尤其是兰陵美酒,不仅冲淡了思乡的情绪,还产生了一种留恋忘返的深情。《客中作》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许氏不幸早逝,留下一儿一女。李白悲伤至极,想起许氏许多的好,竟无语来表达;唯记得自己浪游天下,许氏痴望自己归家的形象。《玉阶怨》典型的反映了这个情况: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无言独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幽怨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道士吴筠邀李白到浙江郯中旅行,在这儿,多吊古伤今作。有名的是以下两首: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重点写昔日之繁华,竭力渲染,而以今日之荒凉抹杀之。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重点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不久,吴筠被任命为翰林待诏。他就举荐李白,恰巧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举荐李白。李白大喜,他觉得:“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志向要实现了。他志得意满,回南陵告诉女儿,烹鸡煮米,痛饮高歌,酒酣舞剑,然后仰天大笑出门去。

(三)三年翰林

李白初到长安,将袭用乐府古题写的《蜀道难》《乌栖曲》《乌夜啼》等,交给贺知章,贺知章读了后大为赞叹,说李白是“谪仙人”,说这些“诗可以泣鬼神矣”。由于文笔好,负责起草诏书。

西域某国派使者警告大唐,要割其土地,一派咄咄逼人,其文字满朝文武没有谁能认得,只有李白。因为李白是胡汉混血的人,父母多年在西域经商,认得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他当即翻译,并斥责此国自大的行为。该使臣回国,国王听说此事,慨叹说:“唐朝既然有神仙帮助,怎能与他为敌?”可惜玄宗看重的是他的文才而不是他的政治才能。虽然也让李白拟拟诏书,但不过是政治传声筒,并无什么主动性在里面。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日,玄宗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高兴处,命令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一挥而就。据说李白写之前,还是狠狠的喝了几杯酒,才把思绪给勾出来了。李白巧妙的把牡丹与贵妃本人交互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篇章结构,妙在时空转换。第一首在王母居所;第二首是楚襄王的巫山云梦泽,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在唐朝宫廷的沉香亭。由虚到实,由梦幻到现实,挥洒自如。

〈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见云而想到羽衣,看花而思恋容颜。牡丹受雨露滋润而更浓艳,贵妃受君王恩泽而倍加精神。这花容月貌,不出自群玉山,王母池,也必是瑶台上仙境。白牡丹,素玉人,疑是下凡七仙女。

娇滴滴的人儿,香香公主的香。令楚王梦魂萦绕的巫山神女,怎比得这神仙体态粉面人。汉宫飞燕体轻盈,不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杨贵妃。

芍药牡丹,倾国佳人,烂漫丛中笑。动人姿色消尽君王恨。花在阑外,人倚阑干,优雅风流。

“环肥燕瘦”是指杨玉环和赵飞燕。据说,杨玉环非常喜欢这三首〈清平调〉,经常吟诵;高力士因为李白曾命其脱靴,认为是奇耻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言,说李白用赵飞燕之瘦讥讽杨贵妃之胖;用赵飞燕私通宫人,讥讽杨贵妃行为不检。

暂不论李白是否真有此影射,这三年的供奉翰林,李白是过的很艰难。他有心干番大事业,但傲岸和独得专宠很快遭到权贵的嫉恨,而且有人造谣说,李白将要受到独得重用。为了回应非议,表白心志。他在翰林读书时,有感而作,写给集贤殿的学士们。他说自己要像东汉初年的严子陵,不慕富贵隐居富春江;又要像谢灵运那样性爱游山水。自己的志向很简单,一句话:“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但无论怎样表明心迹,仍不会使小人停止中伤和诽谤。他真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或者学习西汉扬雄,不问政事而隐居庐舍,读书撰写《太玄》《法言》等著作。

他感慨的说:“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他知道玄宗对自己的器重,很感恩,但是宫中处处陷阱,处处机关,令他防不胜防。他自比娥眉,自比西施,傲慢向那些群小宣告:“喜事宜笑复亦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四)悲游南北

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他的思想开始起变化,对社会的认识也趋于更加全面。他辩解自己并非没有才能才离开宫廷的,他的才华与胸襟是无与伦比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他对功名又有了另一点认识,他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他离开长安,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过着对酒当歌,黄金买醉的生活。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饮宴,满腔悲愤借酒咏诗情,作《将进酒》:

狂放豪言,震古烁今的气势,由悲及乐,及狂放,及愤激,及狂放,最终归于“万古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真鬼斧神工之作。

但醉生梦死的生活毕竟解决不了理想问题,他在这儿忽然找不到路在何方了。苦闷时时压抑着他,等无法承受的时候,他就强烈的喊出了《行路难》。他回忆了自己在长安的不得意,如孟尝君门客冯谖:“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平交王侯”何其难啊!在长安不仅当权者对他打击,就是一般市民也是对他嘲笑,蔑视:“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他希望玄宗能学燕昭王,设黄金台,延请贤士,自己也会感恩:“输肝剖胆效英才。”只是玄宗早已昏庸,根本无真正求贤之心,他的下诏召李白进京,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要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李白清楚这一点,因而对玄宗已经失望了,他说:“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李白之所以是李白,是因为他的倔强,自信和理想的始终不渝,他可以一边喊着“行路难,行路难”,一边问“多歧路,今安在?”?但强有力的音调仍旧响彻长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还到过幽燕地区,看到了北方的终日壮阔景象:“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还最早发觉了安禄山的野心,可惜没有人相信自己,他悲愤的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离开长安的第二年,他在东鲁又见了杜甫,同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的忧虑也愈发沉重。《远别离》中说:“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李林甫,杨国忠专权,安禄山反叛,玄宗失掉皇权,马嵬坡事变,贵妃与玄宗演出了一场远别离的惨剧,不幸被李白言中了。《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李白愤懑的为被当朝宰相杀害的李邕和裴敦复鸣不平:“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既然朝廷如此黑暗,自己也没有在这里的必要了。他决定要泛舟五湖了。

他在鲁郡东石门与杜甫分别,依依不舍:“飞蓬各自远,且进手中杯!”情绪是那么的豪迈和爽朗。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开端,开始了南方的浪游生活。李白到了安徽贵池(秋浦),写了一首罕见的歌颂冶炼工人的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一副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从秋浦到泾县,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跟随其左右,携美酒款待他。临行,汪伦为他送行,李白感怀几日无微不至的关怀,赠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即使素昧平生的老妈妈,也对李白给予真诚的款待。这晚他借安徽铜陵县五松山,体味了农民的辛苦,赋税的繁重,想到了韩信和漂母。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艰苦的生活,老人端出雕胡饭(菰米饭),很让李白过意不去,他无法像韩信一样予以报答,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推辞致意,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就孤傲,但这是针对权贵。他可以“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也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对王公的桀骜不训,与对山村老妈妈的如此谦恭,更显得李白的高贵品质。

李白的游历大多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安徽当涂,他露宿牛渚(采石矶),想起东晋将军谢尚在牛渚延誉袁宏,使袁宏声名大震一事。他也希望自己能遇到像谢尚这样的伯乐,但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悲愤的说:“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他没有“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牢骚和消极,虽然“枫叶落纷纷”,还是要“ 明朝挂帆席”,继续寻觅。

游览到金陵,忽然想起自己在东鲁的儿女,他在《寄东鲁二稚子》中痛心的说:“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想象细密,思念深切。

金陵是六朝古都,李白十分景慕的诗人谢眺曾晚登三山,自己这夜亦登城西楼。两人境遇同样不幸,心情同样苦闷。“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吐露诗人一生的怀才不遇和偾世疾俗的苦闷心情。“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常忆谢玄晖”,世无知音,唯忆百年古人,诗人徘徊许久,方才回客栈。

在柳絮飘飞的时节,水村山郭酒旗风下,李白满怀愁绪,独坐酒肆小酌。春风漫卷垂柳花,香扑酒肆,当垆姑娘捧美酒,劝客品尝。金陵少年听说李白将离,齐来相送。欲行的他固然陶醉,不行的相送者也各饮其觞。如此情深意长,自然引起诗人疑问:“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面对一群热情的少年朋友,惜别之情能不饱满?

安史乱起,他避居宣城。他来宣城还有两事,一为凭吊千古之友谢眺,一为宣城酒。

宣城北楼,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城,是宣城的登览胜地。一个秋季的黄昏,李白独自登山谢眺的北楼。湖光山影,如此明净;登高俯瞰,这江城如在画中。正值秋,句溪和宛溪更清澈,波澜不惊,波面泛光;横跨溪水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如天上两道彩虹,倒影水中。丛林人间的缕缕炊烟,深碧的橘柚,轻黄的梧桐,呈现一片苍寒景色,顿感秋光渐老。“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政治上受压抑,找不到出路,李白只有寄情山水,侣友古人,但复杂的情怀,又有谁能理解呢?

李白曾七游宣城,到这年秋游宣城,距他“赐金放还”已七十载。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备尝人间酸甜苦辣,世态炎凉,由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日俱增;对人世间的不满,只有到自然中寻求慰藉。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山之有情,正显人之无情;意境越净澄,更显诗人之横遭冷遇,寂寞凄凉。

除了投入山林怀抱,能够慰藉的就是杜康了。李白每次到宣城,必饮纪叟新酿的美酒,大醉方休。一来二往,酒为媒,二人同为知己,纪叟说:“我平生酿酒,只李白能得其味。”不想此次入宣城,纪叟已死。李白本知音少,今又少一人,安能不恸?他竟然荒诞的说:“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可笑的假想又说的那么认真。但纵使纪叟黄泉仍在酿酒,生死殊途,叫李白如何能喝到他酿的酒呢?为表伤感诗人故用作痴语问道:“老师傅,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似乎纪叟专为李白酿酒而活着,他酿的酒也只有李白一人赏识。不合情理而更显得深情。

诗人的孤独还表现在自得其乐,那背后却是无限的凄凉。在这世上,与他相约的惟有月和自己的影子。《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正是反映了李白的这种凄凉。

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凄凉如此。李白在宣城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时,对极度的苦闷进行了宣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陡起壁立,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一发而不可收。

新鸳鸯蝴蝶梦

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 由来只有新人笑 有谁听到旧人哭 爱情两个字 好辛苦 是要问一个明白还是要装作糊涂 知多知少难知足 看似个鸳蝴蝶 不应该的年代 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 花花世界 鸳鸯蝴蝶 在人间已是癫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温柔同眠

李白离开宣城,到当涂,这时的他越无心仕宦,而是有心归隐。他在评价少府赵炎一副山水画时说:“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自己立下的壮志“功成身退”被自己否定了。不久,一家人隐居在庐山。

(五)夜郎前后

安史叛军气焰正盛,“秦人半做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官军兵败如山倒。

唐玄宗奔蜀途中,颁发诏书:命太子李亨收复两京,黄河流域;又令永王李璘经略长江流域。年底永王引兵浔阳,知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顾茅庐。宗氏夫人劝阻,“出门妻子强牵衣”。李白过后也说:“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但入幕以后,就被报国有路而陶醉。他赞美永王东巡,肩负拯救中原的责任。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李白自豪的以高卧东山的谢安自比,抒怀:“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在他神采飞扬的做美梦时,哪里料到,永王与肃宗同室操戈的悲剧已经开始上演,他很快卷入纷争的漩涡。

唐肃宗要求永王解除兵权,回到玄宗身边;永王自恃是玄宗的命令,拒不服从。肃宗便部署部队在江东设防。永王兵抵当涂,遇阻,愤而进攻。诸将不愿冒叛逆的罪名,离心逃散,永王兵败丹阳,在鄱阳被江西采访使皇甫诜擒杀。

李白逃至彭泽,被投入浔阳狱中。李白在《南奔抒怀》中道:“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壮志付诸东流,反成叛臣,能不悲愤填膺?他多次在狱中上书申诉求援,呼吁当权者为自己昭雪冤屈。他悲愤的说:“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宗氏夫人在外也多方营救,他写诗感激她说:“很感激你同蔡文姬替董祀鸣冤一样,流泪向曹操请求赦免。”郭子仪报答救命之恩,主管案件的宋若思替李白李白洗雪罪名,半年的狱中煎熬,终获释,并上书朝廷推荐李白。但朝廷并未放过李白,这年冬,他被加以“从璘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

浔阳地方官为他饯行,李白说:“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无限伤感的踏上了流放的长途。宗氏夫人弟弟送他到乌江才黯然离去。

大约在冬季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虽然迎著风虽然下著雨我在风雨之中念著你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虽然迎著风虽然下著雨我在风雨之中念著你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 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来木瓜山,李白《望木瓜山》说:“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乾元二年,因关中大旱,肃宗下减刑令,李白被赦免。从奉节买舟东返,快意沛然而泻,《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江夏逗留期间,他写了《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一诗,叙述了自己后半生经历。放归以后考虑到前途又感到渺茫,一度恢复了放浪形骸,狂歌痛饮的生活。与友人韦冰相遇,惊喜异常,满腔悲愤,写成了这首沉痛激烈的政治抒情诗。他不希望自己再有理想,再有苦闷,他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悲愤中包含无可奈何的悲伤。

在《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中,李白故作旷达的说:“与君醉百场,……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芳春。”秋天,李白游洞庭,恰好好友刑部侍郎李晔,中书舍人贾至贬谪于此。三人畅游,李白作《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曰: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被月色净化了的水天境界令诗人宠辱偕忘。

上元元年,在豫章与宗氏夫人团聚。他目睹了豫章子弟被征集入伍的惨状:“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同杜甫一样,很矛盾,为了国家不得不如此。李白暮年,生活潦倒,靠人接济,但是“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不久,史朝义杀死史思明,包围宋州。李光弼率兵抵御,六十一岁的李白闻听,毅然北上,请缨杀敌。可叹的是,这次从军,刚到半途九病倒了,不得不挣扎回到金陵。从此一蹶不振。这年初冬,贫病交加的李白来到当涂投靠族叔县令李阳冰。第二年,李白病重,自知行将不起,于是在“枕上授简”,将“十丧其九”的手稿托付给李阳冰。后来,李阳冰把它编成《草堂集》十卷。十一月,李白与世长辞。死前赋《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带着无穷的遗憾,怀着无限的悲愤和凄凉离开人世。

《唐遮言》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倘如此,不证明其一生对污浊世俗的决绝,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吗?《旧唐书》:“以饮酒过渡,醉死于宣城。”醉酒而死,正符合人们心目中那个傲岸不羁,以一醉解千愁的李白的形象。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的独特与纯粹?

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唐诗中向往异域的气息是强烈的。诗人们纷纷奔赴边疆,写下许多境界雄放的诗篇,那些边塞诗实在是唐诗中的金子。在书房中低声吟哦的诗人,一踏上西北大野,就放开了喉咙。但所有的人都没法与李白相比,因为与他们的方向相反,李白来自西域,他本是西域人。“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前有樽酒行》)胡人第一次以这么自然深情的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感到诗人就是一个胡人。

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以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毛主席说:“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李白的是,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毛泽东评价《蜀道难》:“写的很好,有人从思想性方面作各种推测,以便提高评价,其实不必。不要管那些纷纭聚讼,这首诗主要是艺术性很高,谁能写的有他那样淋漓尽致啊,他把人带进祖国壮丽险峻的山川之中,把人们带进神奇优美的神话世界,使人仿佛走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毛主席辨证看待李白:“早几十年中国的国文教科书就说秦始皇不错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就是李白讲秦始皇,开头一大段也是讲他了不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只是屁股后边搞了两句: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就是说他还是死了。你李白呢?尽想做官!结果充军贵州,走到白帝城,普赦令下来了。于是乎,朝辞白帝彩云间,其实,他尽想做官。《梁甫吟》说现在不行,将来有希望。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指挥楚汉如旋蓬。那时神气十足。我加上几句,比较完全: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把他下了油锅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