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锁红楼美文
妙玉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塑造的完美女子形象,她也是红楼中十分神秘特殊的一位女性。《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排在王熙凤,秦可卿之前的金钗,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
作者以高洁的心志、超众的才气、孤芳自赏的性格,悲剧的命运写照来描述妙玉的一生,凸显了当时世俗之心的卑劣,作者还以同情的笔墨揭示了造成妙玉悲剧的社会原因,妙玉的身份与气质,都处在世俗的对立面,而偏偏又落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中,格格不入,遂成悲剧。
妙玉的才华,在七十六回中有绝好的体现,她对湘云、黛玉所联诗句的欣赏与点评及稍后的小试牛刀,一口气续出十三韵,才气丝毫不逊于钗、黛。妙玉是修行之人,且宝玉生日时,曾自称“槛内人”,这样一个自封高洁的女子,本应在庵中静修,却在中秋之夜偷偷溜出栊翠庵,跑到山石后面遥遥地看贾府欢聚的热闹,没想到却遇到了黛玉湘云,就偷偷地听二人联诗,等到二人无法往下联时方才出来。原文: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由此可知,妙玉是身在空门,心在红尘。这些都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作者想借妙玉的续十三韵透露红楼梦的大结局。
妙玉说黛玉、湘云联诗太过悲凉,因此她续了这么一个结尾。原文: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这首续上的联诗,没有任何脂批。我们知道,曹公擅于在诗词中注入谶语,以应将来之事。正如湘云、黛玉此前吟出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可做谶语理解一样,如果我们把妙玉续上的这十三联诗看作谶语理解,就看出了一些门道。我们看,妙玉看似很随意地替黛玉、湘云补续完整了中秋联句,实际上也是提前交代了红楼大结,交代了众多人物命运的走向,也交代了自己的终陷污泥的人生结局。
妙玉在那个体制环境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她出身于没落的书香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带发入了空门,后被请到贾府栊翠庵。她不是薛姨妈的女儿,也不是贾母的外侄女,她虽才华阜比仙,孤傲清高,却不知太高人过妒,过洁世同嫌,她用收集的梅花雪窖藏化成的水来饮茶,刘姥姥喝茶用过的一套茶具,她嫌脏要全打碎扔掉,她对宝玉另眼看待,喝茶时把自己绿玉斗给宝玉用。她爱憎分明,不喜欢的人与物,是绝对不会沾染半指。要是她也学学刘姥姥的世故圆滑,学学刘姥姥的滑稽可笑,或许结局不一定是被人作践吧。她为世俗所不理解,为世俗所不容纳。
妙玉最终是“风尘肮脏违心愿”,“金玉之质,终遭泥淖”这是必然的结局。妙玉的悲剧,一方面是世俗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性格所酿,换言之,就是性格和世俗的不相容,所以,妙玉的仙曲就叫《世难容》。红学专家朱淡文解析这段《世难容》,这样说的,“此曲既咏叹妙玉的孤僻高洁的性格及其悲剧人生,作者赞美并同情妙玉,古此曲开始既以“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赞誉她的气质如兰花一般芬香,才华丰富如仙子。“天生成”三句写妙玉之孤僻高洁,“啖吃肉食腥膻,视渏罗俗厌”正是她性格高洁的具体表现。然而她的高洁性格得不到世俗的理解,对她的孤僻,人人纳罕,“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句赞美妙玉的纯洁脱俗。“可叹这”“辜负了”二句以“青灯古殿人将老”与“红粉朱楼春色阑”作对比,描绘了妙玉的内心矛盾:她在孤寂的佛门消磨了青春,而她的心底却不时响起人性的呼唤,作者为她的辜负韶华而叹息,宗教对人性的窒息显然为作者所反对。“红粉”原指胭脂花粉等化妆品,此处用以借代青年女性,“朱楼”即红楼,诗词中常用以借指富贵人家。“春色阑”意即春光将尽,用以喻比青春将逝,两句写妙玉被圈禁在贾府栊翠庵的悲剧,这是宗教与世俗的传统观念给妙玉造成的不幸。“到头来”“好一似”二句预示妙玉在贾府事败之后的遭际:她在污浊的人世间抗拒挣扎,而终于无法摆脱强大的封建势力的迫害,最后不得已违背了自己的心愿,有如一块无瑕白玉陷于污泥之中,“肮脏”乃刚直不阿,典出宋代文天祥《得儿女消息》诗:“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此处引申为不屈不饶,强烈挣扎。据靖本脂批,妙玉在贾府事败后流落瓜州,屈从枯骨(参见“正册判词之五,欲洁何曾洁”条),此曲文亦透露出她在邪恶势力的迫害下辗转挣扎反抗而终被吞没的悲惨命运,说明她的悲剧与贾府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所以结局说“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王孙公子特指贾宝玉,在贾府处于表面繁盛时期,妙玉在内心爱着他,但宗教与世俗两方面的阻力不许她有爱的权利,贾府事败之后,宝玉被辅入狱,落魄为僧,更无可能顾及妙玉,故末句的叹息乃是宝玉因不能保护妙玉的自愧,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深沉同情,在黑暗的社会中,妙玉陷于污泥乃是必然,叹息又有何用呢!”
而作家刘震云先生说:《红楼梦》里满世界看去是一个肮脏的世界,唯有一个人是干净的,那就是贾宝玉,不是妙玉,但这个最干净的人的出路是什么?是被世界上最脏的两个人架走了,一个是秃头的和尚,另一个是癞皮的道士。一个最干净的人被两个最脏的人架走了。架到哪里去?架到了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去。说出了干净和肮脏的辩证关系。
妙玉在那“门前只有石头狮子是干净”的府邸和社会下想要保持一颗高洁的心,显然是不可能的,她和林黛玉一样面对的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只有黯然离去,曹公只好以“悲剧”的手笔来写妙玉的后半生,引起读者对这个角色无比的怜惜与同情。
我也如此,对于曹公塑造的“妙玉”这个角色,除了怜惜与同情,别无他法,只因,“不食人间烟火”的“妙玉”式的人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生状态,而你我作为世间最平凡的一粒,还是多一些“烟火”颜色才过得实在。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