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优质课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5 20:13:23 1个回答   ()人看过

第一教时

学习目标:

1.会读:溢、允、喧、添、训、酷、颊、拆八个生字。会写:溢、覆、允、添、拆五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花园变化的词语。

⒉能概括地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明白花园变化的原因,体会巨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1.回忆旧知:同学们,童话故事不陌生吧,读过童话的请举手。告诉大家你读过什么童话?

2.之所以大家那么爱读童话,是因为童话是播种幸福的种子,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带给我们非常美好的想象,让我们受到真、善、美的启迪。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童话王国,一起来阅读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生接《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自学任务: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自学

3.学习生字及词语。

(1)出示:拆除 增添 允许

指名读,带领大家读

这里红色标出的是生字,你觉得书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共性,三个字中的点不能漏写)

(2)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特别多

出示:鲜花盛开 北风呼啸 绿树成阴 狂风大作

鲜花凋谢 草翠花开 绽出绿芽 冰雪覆盖

(3)学习词语

A、请生读词语。

B、把词语分分类。

C、再指名读“鲜花盛开”的那一类。

D、读着读着,你发现这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四个都是描写花园的美丽景色)

是啊,如果说这是描写花园的静态美,那么“洋溢笑声”则是动态美。齐读“洋溢笑声”。

(4)学“溢”

A、“溢”是个生字,字典里有三种解释(课件出示:1、充满而流出来;2、过分;3、超出),在这里选第一种“充满而流出来”你能根据这个意思来解释一下“洋溢笑声”的意思吗?

B、“溢”原来的意思是水从器皿里流出来,看,左上的这部分就是由水变过来的,像不像。

看老师写这个“溢”字,“溢”的左边是三点水,右上部分,横上的点和撇要对称,横下的撇和点也要对称,面是“皿”字底,要写得扁一点。

D、学生练习。

F、齐读“洋溢笑声”这个词语。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同学们,同样写花园,为什么会如此的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默读课文,找出表示花园变化原因的句子。

交流

出示句子:“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自由读读,巨人明白了,你明白了吗?

2.是啊,巨人明白了,他赶走了孩子就等于赶走了春天。再读课文,找找写巨人赶孩子的句子,用n划出,找找花园发生变化的词语,用 划出。

一赶孩子 二赶孩子 三赶(赶不走孩子)

洋溢笑声→ 雪花飞舞 → 冰雪覆盖 → 绽出绿芽 →成了乐园

四、学习1、2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展开想象。

过渡: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哪2个段落在写巨人外出旅行,美丽的花园里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1―2)

1.一个大作家说过,童话就是用最美的语言描绘最美的画面。

2.自己读一读这两段话,边读边展开想象,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美了。

3、想像画面,说一说。

春天,鲜花盛开( );秋天,瓜果飘香( )……

4、美读段落。

五、学习3―6自然段

1.过渡:有孩子的花园是美丽的,可是巨人赶走了孩子,春天到了,花园却依旧是(手指板书)雪花飞舞。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你可以想到哪几个地方的画面啊?

交流:花园,村子

(1)哪几句在写村子?(学生读,文字变色)写花园的呢?

(2)选择一个地方读一读,并想象它所描绘的画面。

(3)交流:你看到的画面是怎么样的?

引导:花园里大雪纷飞,

巨人缩在被窝里,

村子里( ),

孩子们( )。

(4)初步感受对比的写法

3.合作朗读第6自然段

同学用丰富的想象力让这个童话更美了,我想,你们一定可以把它读得更吸引人。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读,好吗?

师读写冬天的前两句,女生读村子,男生读花园。(再给一次机会)

六、设疑结课

同样是春天,为什么村子里春暖花开,花园里却是雪花飞舞?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教时

学习目标: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⒉感受爱和分享的美好,领悟冷酷和孤独会带给别人和自身最大的伤害。

⒊感受童话的语言特色,激发学生对童话的探究兴趣。

学习重点:读童话想像画面。

学习难点:感受童话的语言特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学习课文:

⒈读课文3-6自然段,体会花园的前后变化。

⒉描写花园前后变化的文字不止这一处,请找出来,读一读,想象画面。

⒊与其说是花园在变化,还不如说是人在变化。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他的态度怎样呢?再次默读课文,标出有关语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