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触碰的美好的优美散文
时光的长河,裹挟着生活的喧嚣纷扰缓缓流淌,却又在不经意间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让人猝然不及地想起青春时期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
一个春雨连绵的傍晚,我和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叙旧。看着久违的面孔,听着久违的声音,推杯换盏、开怀畅谈之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青葱岁月里的校园时光,校园时光里那位青春年少的背影,如一幕幕黑白电影镜头,在我眼前一帧帧切换……
刚上初中那年,我和你被分在了同一个班级。品学兼优的你,性格内向,少言寡语,脸上总是挂着一丝浅浅的忧郁和淡淡的愁容。你总喜欢独来独往,好像也没有人愿意和你说话。后来才知道,在你开学前几天,你的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少年丧母的你,像一只孤单的大雁,渴望能得到母性的关爱和温暖。尽管你的座位就在我的前排,但由于你我的性格都过于拘谨,男女生之间不敢搭腔,在同班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几乎没有说过话,更没有过语言交流。
到了初二,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我想,我们之间也许成为熟悉的陌生人,从此将再无交集。意外的是,一次课间休息,我正静坐桌前认真阅读课外书,忽然听见一位同学轻轻地唤着我的名字,原来是你委托这位同学送给我一张新年贺卡。贺卡很精致,看得出你用了心思。出于礼节,我也象征性地回赠了一张。就这样,因为贺卡,我们开启了交流闸门,一来二去,我对你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你说你以后要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去挽救像你母亲那样的重症病人;你说你喜欢写小说,将来要当一名作家,用自己的作品来教育人,感化人。那时候,我也喜欢看小说,尤其是你写的小说,我总是第一位读者。从你写的那些小说中,我读懂了你内心的那份善良与真诚。
你的内心细腻,情感丰富却又脆弱。也不知你是怎么发现我的座位靠近教室窗户,那天午后,你竟然趁着大多数同学回家吃饭的间隙,带着一摞课外书,悄悄地走近教室外的窗前,探出了脑袋。那时的教室窗户安装了由实心钢筋焊成的铁栅栏,即使打开玻璃窗,从窗外透过结实的钢筋缝隙塞进一摞课外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你费力地将手中的书一本本地塞进来时,我看到你由于过度紧张而涨得通红的脸。瞥见我的目光,腼腆的你,什么也没说,逃也似地扭头就走了。那些书都是我喜欢看的,其中就有一本,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我如获至宝,读了一遍又一遍,至今仍保存得基本完好。你送给我的这些书,承载着校园时代的美好,承载着同窗友谊的纯真,也是我们友情的见证。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每天放学,你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却从不言语。怎么会这样巧,天天都能与你相见?女孩的直觉告诉我,这不像是巧合。我有些害怕,害怕碰撞你那双充满渴望却又带有试探的目光。我知道,你那清澈而闪烁的双眸,是易碎的玻璃,脆弱得不忍触及,一旦不小心触碰,很可能会伤害彼此脆弱的自尊。我不敢与你相遇,担心彼此的尴尬会破坏心中的那份美好。于是,我开始疏远你,借故不回家,住进父亲的教师宿舍里,尽管一个人的夜晚很是孤寂、难熬。即便如此,每当我在父亲的宿舍里掀开窗帘,还是能看到你在操场上傻傻等待的身影,直至夜幕降临,也不肯离开。
我们不住在同一个村子,可每逢节假日,我总能在路上或集上不经意间与你不期而遇。相遇的地点不同,但场景却和放学途中有惊人的相似——碰面,不语,装着素不相识,后来我才逐渐醒悟:这些频繁的偶然,都是你的刻意而为,是你精心设计的一个个偶遇,期待我能在偶遇中传给你一个明确的信号。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懵懵懂懂的日子如流水般一天天流走,转眼就是中考。初中毕业后,你上了高中,我上了合肥一所中专学校。在那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我们从此天各一方,音讯杳无。
多年后,从别的同学口中得知:你果真考上了医科大学,还读了研,如今终于成了一名真正的医师,实现了自己当初“救死扶伤”的梦想……我打心眼里为你高兴。
世界那么大,一转身便是天涯;世界那么小,一回眸便是咫尺。原以为我们彼此不再相见,谁知去年的一次偶遇,却让我们又再次相逢。在网络上无意间走进你的空间,看到了你的照片,眼睛上多了一副眼镜,显得帅气而睿智。聊天时,我们依旧保持着当年的熟悉而又陌生的恰到好处的礼貌,彼此都在刻意回避曾经敏感的话题,礼节性地简单问候几句,别无它言。我知道,那昙花一现的情愫,将永远定格在青涩的青春记忆里。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一张白纸,一不小心便有了墨点与折痕,即使你再用心去擦除和抚平,也不可能恢复如初。如果没有曾经的那些信件的交流,没有那懵懵懂懂的敏感与羞涩,多年后的再次偶遇,我们一定会轻轻松松地坦然面对。
蓦然回首,不觉已经别离二十个春秋,如今的我们,纷纷成家立业,各自的人生都自有一番沉浮与历练。回首生涩的青春过往,仿佛都是时光刻录在别人身上的故事。曾经的那些清纯与真挚,那些心动与感动,那些懵懂与羞涩,都已成为记忆深处一朵朵清浅的浪花。尽管这些浪花转瞬即逝,但我还是要感谢你。因为你,我的青春里多了一抹斑斓与明丽,因为你,我的记忆里多了一份青涩与微甜。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