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文章 2019-07-15 17:30:26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摘要:以某地方工科院校为个案,运用SPSS对其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数据进行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校教学质量总体水平较高,但各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体间的课堂教学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加强系级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积极性.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 质量SPSS 统计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够反映学校学科、师资队伍以及教学管理等多种情况。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是教育评估大系统中的一个多维交叉的子系统,具有微观评估(对于教师的反馈指导作用)、中观评估(对于教学单位的协调作用)和宏观评估(对教师整体及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的三重属性。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人,课堂教学评估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然而,许多高校往往只侧重干微观评估,对所有被测课程的整体情况、教学单位之间的差异、个体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缺乏必要的分析。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调控、激励、导向等多种功能.木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某地方工科院校为个案,对其课堂教学评价数据进行宏观层而、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评估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以学生评教的方式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统计分析,以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的整体、集体和个体情况。选择这种方式并对结果加以研究和分析,是因为学生评教消除了同行互评中存在的“同行是冤家”或“互相帮助共评职称”的弊端.以及领导评估不能对特定教师教学情况作深人了解的缺点,它比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更客观,能够跟踪教学全过程,有助于教学相长。

(二)问卷设计

根据教育学理论和教育评价原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学管理者,通过逻辑分析和归纳概括,设计了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四项基本要素共14项测评指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见表1).

测评指标条文通俗,内涵外延明确,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可操作性强,易于学生理解和评估(三)叶象与方法研究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某地方工科院校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一二三年级679门次课程进行评价发放调查问卷4046份,采用统一指导语,学生答完卷当场收回收回有效问卷3146份,有效回收率78%.调查数据录人自主研发的教学质量调查统计软件,统计的结果数据进一步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宏观层面的统计结果

宏观层面的统计分析,是对所有被测课程得分的分布形态、集中趋势(y),差异程度(S),等级构成(%)等量特征进行一般性描述,旨在全而了解教师教学质量的总体水平的差异情况.以便为有关宏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测评成绩符合教学规律,数据呈正态分布,各样本方差相等。虽然,本次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成绩按SPSS探索分析功能中Lillifors统计量检验法,检验数据显著水平值P<0.05,但由于数据量足够大(n=679),而且数据的偏度Skewness=1-0.7581<1,因而可以认定数据近似于正态分布。本研究中,学历分为木科、硕士二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组;年龄分为(20,30),(30,40),(40,50),(50,60)四组运用SPSS的levene检验法对以上各分组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无论哪一组的四种指标水平均大于0.05,因此推断各样本方差相等。

2、全校最高分为99.08分最低分为60.66分,平均分为88.97分,标准差为6.37,见表2.

其中A等(95-100分)为177个,占26.06,Y:B等(90一95分)为203个。占29.90Y.,C等(80--90分)为255个,占37.56%;D等(60-80分)为44个,占6.48%。如表3所示。

(二)中观层面的统计结果

中观层而的统计分析,是从不同角度将全体被评课程,按其属性进行统计分组,并对其平均水平和等级构成的差异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目的是在掌握全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各类课程或各个教学单位数量特征的特殊表现加以深刻揭示。

1,课程之间比较分析。从测评平均分来看,专业课0.05)。详见表4

从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等级构成比来看,专业课的优等率与公共课相近等级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5所示

2、单位之间比较分析n若按各系部课堂教学质量平均水平的高低排列,则名次顺序见表6。

位居首位的04系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均值与其他各系柏比.除02系外,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若按各系部课堂教学质量优等(即八等)达标等的高低排列,则名次顺序见表7

各系部课堂教学质量之间等级构成呈显著性差异(P<0.01).

(三)投观层面统计结果

微观层面的统计分析,是对总体中各个体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通过确定被评者在群体中的所处位置(’四舍五人”取整数),可用于对个体进行甄别、锉选和评优(见表8)。

例如,某位教师测评得分为96.7分,则以97分横向查得“统计人次”为89."累计频率”为13.11写即指他所带的该门课程的成绩位于全校第89名,约有13.11V,教师人次的被评成绩比自己高。

三、分析与讨论

本次测评不仅符合客观规律.而且反映出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水平较高(如表2,3所示)。作为工科性院校,其专业课与公共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彼此间一致(如表4所示)专业课与公共课高水平教师的优等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如表5所示)。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该校多年来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和深化教学改革、引人竞争机制、严格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诸多举措。

虽然该校教学质量的总体水平较高,但各教学单位的课堂教学质量呈显著性差异(如表6,7所示)004系、02系无论是课堂教学评价均值还是教学质量优等率都遥遥领先,而05系则属下乘。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教学单位师资力缝的强弱以及教学管理完善与否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显著影响。若将教师年龄分成青(35岁以下)、中(35--50岁)、老(50岁以上)3组,学历分成本科、硕上2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4组,则04系、02系,OS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如表9所示

由此表可见04系教师结构较合理,教学梯队基本形成,师资队伍相对稳定,综合实力较强;而02系和05系教师的年龄结构年轻化现象明显,低职称比例较大,大部分教师为本科学历,其中约1/3的教师为近年分配来校的新教师但表6、表7显示的统计结果却表明,02系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远远高于05系‘通过调查发现其原因在干。02系和04系多年来比较注重完善系级教学管理,坚持集体备课,定期研讨教学法,加强教学督导,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和科研风范。

由表2和表8可知,教师个体间课堂教学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考察这些差异除了和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等因素有关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的作用我们抽取了各等级部分教师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到所在系部和授课班级进行了解,获得一些直接和间接的资料并作了定性研究。结果发现,在A等和D等分数段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除了和他们的年龄、职称、学历等因素影响有关以外,教师个体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谐的工作氛围、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有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结论一点也不出乎意料试想,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环境一团糟,自己的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其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呢,缺乏精神动力,个人潜能的发挥是极其有限的。

四、结论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形成学校和个人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为此:

一是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继续坚持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为学院的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完善系级管理,加强教学督导,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和科研风气。

二是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长远角度看,今天的青年教师就是未来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他们的培养情况决定了系部乃至整个学校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从管理思想上,把学校的发展与教职工个体发展相结合应该为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的普遍认同;要放开思路,采取引进外来人才与培养内部优秀人员相结合的措施,调整和优化师资结构大力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关心青年教师成长,从物质、感情等多方面稳定青年教师队伍,逐步改善因青年教师队伍流动性大而影响学术梯队结构的现象。

三是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改革用人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在学校内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本着选贤用能的方针,在实际教学中,引人有效评价机制、竞争机制,采取“赛马”而不“相马”的方式.逐步形成学先进,比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校园文化,提高用人效率。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