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难忘的芙蓉花为题的散文

文章 2019-07-15 17:24:57 1个回答   ()人看过

又到秋天,正是芙蓉花(木芙蓉)次第盛开的时节。唐宋以来,湖南湘、资、沅、澧流域多芙蓉,所以自古即为“芙蓉之国”,也因此有了“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赞誉。自小生活在湖南的我,也与芙蓉有许多缘份,但现在忙于工作,整日纷纷扰扰,许久未注意到芙蓉了,却偶然在这个时刻不经意看到了一张芙蓉花的照片,只得感慨一声“人面不知何处去,芙蓉依旧傲秋霜”了。

也许心中一直珍藏有芙蓉情节,所以难免将芙蓉花的倩影刻在了记忆的深处。小时候,家中附近栽种有芙蓉树,经常与小伙伴们在树下嬉闹,那时便觉得芙蓉花好大、好美,印象颇为深刻,长大以后每每想起小时候的生活,脑海中常闪现的就是红艳满枝的芙蓉树;每当念起芙蓉,少年时候的生活故事又浮上心头。几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不由得一阵怅惘。

虽然最美人间四月天,但湖南的秋天,如果某处有一片芙蓉,则其风景丝毫不逊于四月之春。千朵万朵,挂满枝头,娇丽大方,竞相争艳。树下总有不少行人驻足,或叹其美,或赏其姿,或羡其芳,或品其性。总的来说,我对芙蓉花的印象是看似娇艳却不媚俗,个中自有一股清丽之质。

“芙蓉”之名,最早见于《楚辞?九歌?湘君》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后唐代王维引此著诗一首《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有人可能觉得奇怪,水中之芙蓉如何长于“木末”了?《格物丛谈》已明辨之:出于水者谓之水芙蓉,荷花是也;出于陆者,谓之木芙蓉。又可称之为木莲。在枝头开花的自然就是木芙蓉了。比较荷花与木莲,一个在水中,出淤泥而不染,一个在水岸,迎秋霜而怒放,一个为“出水芙蓉”,一个为“照水芙蓉”,两相辉映,只是开花先后时节不同,白居易有诗《木芙蓉花下招客饮》:“晚凉思饮雨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荷花不耐秋,到了秋天纷纷凋落,木芙蓉则一树烂漫,独领风华,因此又被称为拒霜花。有诗赞曰“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所以历来有许多人喜欢木芙蓉。如,韩愈赋诗《木芙蓉》“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将木芙蓉与水芙蓉作了比较。范成大一词“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绿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赞赏了木芙蓉的傲霜之丽质。而苏东坡的词《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则将木芙蓉的“情与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好象也有不喜欢它的人。《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就认为芙蓉花“虽媚态娇姿,奈朝开暮落,其性无常,且无芬芳”,因此把它排斥于花之十二师、十二友之外,而归于下等之婢。但这种观点可能比较偏颇。秋风肃杀,生命易于凋零,美者不能长久,不能太过于求全了。

芙蓉与水有缘。《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因此,要欣赏木芙蓉,最适宜的是在霜降之后,在水岸边,去见其美人初醉般的花容,与潇洒脱俗的仙姿。如果有兴趣栽种,也特别宜于配植水滨,开花时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娆。栽种时可选品种也较多,有开红花的红芙蓉,开黄花的黄芙蓉,开白花的白芙蓉,还有粉芙蓉等,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品种叫醉芙蓉,又名“三醉芙蓉”,清晨开白花,中午花转桃红色,傍晚又变成深红色,就如一位美人连饮三杯的醉态,或可解释为让人留连三顾之意;又有一种名“鸳鸯芙蓉”,花瓣一半为银白色,一半为粉红色或紫色;据说还有一种罕见的,其花一日白,二日鹅黄,三日浅红,四日深红,至落呈微紫色,人称“文官花”。

不过,最倾心种植芙蓉之人莫过于五代十国时的后蜀主孟昶了。他曾在成都内外遍种木芙蓉,每当金秋九月,“四十里如锦绣”,使人心驰神往……虽然是为了庞爱其妃“花蕊夫人”,但确实为成都城大大增添了亮色和美誉。后花蕊夫人也就对爱情忠贞不渝,死后人们尊她为“芙蓉花神”。

最后还要说一下,木芙蓉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还具有实用价值,可食,可入药。相传宋代有道名菜,以新鲜的木芙蓉花煮嫩豆腐,红白相映,如雪后红霞,美曰“雪霁羹”。 有人还曾用芙蓉花染缯为帐,取名“芙蓉帐”,这说明芙蓉花还可以做染料,《长恨歌》也叹“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虽传说芙蓉根三年积药入毒,但谁也不会象神农那样为尝百草而去吃它中毒。

就聊到此了。有关芙蓉花的话题岂是三言两语可说尽的?我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了,就是在秋后,约几个好友,一道再去观赏芙蓉花。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