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突出。其一,生长在市县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接受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的参加过各种竞赛培训,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达到了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其二,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较差,基础不好,有的甚至没碰过电脑,不具有学习新课程的基础。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2.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源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分层教学思想。
3.“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1调查模底,动态分层
首先,理论和技能测试。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问卷调查。以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三层,特长生:掌握相当的信息学知识,自学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超前学习的学生;普通生:具有新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够完成新课程学习的学生;急需帮助生: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很少的学生。根据各层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在机房的位置,互相结合、互助协作。
3.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急需帮助生,促进他们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第三章第一节“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教学时,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帮助生:给定素材、主题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3-4页电子报刊;普通生:能自行设计主题,搜集素材,制作8-10页电子报刊;特长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单元的学习,各层次的学生掌握都相当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3.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
新教材在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适合于普通生的学习;对于特长生,其过于浅显,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如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爱好增加了pascal语言、C语言、算法设计和Flash动画制作等内容;而对于急需帮助的学生,跳跃太大,无法按部旧班的教学,所以在教学时增加了过渡教材,弥补他们以前学习的不足。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会学习新的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长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习中引入信息学奥赛知识,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普通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急需帮助的学生则须耐心讲解,个别辅导,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方法,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任何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唤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信心,完成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
3.4练习设计的分层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使学生学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在练习上可分为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第四章每1节“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课时,我安排了三道题:(1)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回答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分为几个过程。(2)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并修改口令密码。(3)设计一小软件,对某一指定的文件加密。对于上面三题,都是依据书本而产生的侧重实践的练习题,所有同学都可完成(1)(2)两题,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巩固,而少数特长生则可完成第三题,完成小软件的制作。在安排练习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和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论基础水平如何,人人都有练习能完成,个个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3.5学习评价的分层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评价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通过评价以及下课堂或课后给学生的矫正、调整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通过评价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高深信息技术人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2] 《信息技术教育》2007.4
[3] 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