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胜琼瑶美文
去年国庆节的前几天,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秋高气爽。苍天也犹如在期待着祖国六十八岁生日的到来.。我的心情好似秋天的天气,爽爽的。那天,接二连三的感动,一次又一次地敲打着我的心扉。
我曾经的学生再次聚会,又邀我来参加。学生白海军早早地开车来我家接我和另一个学生。“于贵月今天有事来不了……想咱们起上学时,因他是个孤儿,有的同学常常欺负他……”俩个学生的一番对话,使我顿感惊诧!“他是个孤儿?我怎么没听说?”我忙插话。“是呀,他是市福利院的孤儿。”我即刻陷入了沉思,我曾是他们初中时的班主任,在60多名学生中,我也曾到一部分学生家中进行过家访。于贵月是一个腼腆由内向的孩子,只是对他的情况却了解不深,对他没有更多的关爱。想到此,我为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班主任而深感汗颜。
上次没有到的几个学生,今天也来了。“他叫白……”我用手敲着脑门,努力回忆着,怎奈内存过低,一时竟想不起。“老师,俺叫白新房,你记不得我,可俺还记得你哩!”“陈老师你还记得俺吗?”一位女学生微笑着走近我。我拼命地睁大双眸,仔细辨认着。眼前这位盘着时尚的头,白白的脸庞,中等身材,一身时髦的紧身装的中年妇女到底是谁?心想,上次刘艳琴没有到,该不会是她?不对呀,我印象中,她是个又黑又瘦……“老师,我是刘艳琴呀。”“上次我直念叨你没来,可你站到我面前我却……”“老师,俺也一直想着你,俺永远忘不了那年,俺烫伤了脚,是你背着俺,送到了村卫生院……”“我怎么没有一点印象了!”“老师,你忘了,俺可一辈子也忘不了!”霎时,我一阵感动!我仅仅是做了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一点点小事,没想到30多年过去了,她却还牢记在心。
席间,我拿出我写的一篇关于学生们第一次聚会时的文稿,董慧敏看了一会儿说:“老师,我给大家念念吧!”她操着标准的普通话朗诵起来,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字正腔圆,间或还带着一点表演的小动作。读完后大家都热烈鼓掌。“陈老师你写得可真好!”“其实并不是我写得好,而是董慧敏朗诵得好呀。”“陈老师,俺还没有看到你的书哩!”“我今天又带来了一些,每个人都会有的。”性格憨厚的陶友良双手接过书,诚恳地说:“老师,俺一定认认真真读读你的书!”坐在我左手边的刘少勇悄悄地对我说:“老师,俺上学那会儿总嫌你管得俺太严,后来才明白那是为俺好!”他说着用右手挠挠头。我再次被学生的一句肺腑之言感动了。
杜亚丽走过来笑着对我说:“老师,从你的书中,我能感到你是个好妈妈、好婆婆、还是个好妻子哩!你的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跟家人相处时,要学会多付出爱心,要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学会赞美。““好!亚丽,你的话让我好感动,看来我的书没有白写。”刘艳琴过来敬酒:“老师,俺再次谢谢你背我到卫生院看脚,那一幕已牢牢地定格在俺的脑海里。……”“老师,你看陶春玲还是像上学时那样厉害,她说只是梃了俺一鼓锤,不算是打俺。”刘志德还像上学时,对老师告状道。看到他们还像30多年前那样天真无邪地嬉闹着,我好开心,此刻,我也好像年轻了许多。
这时,一位矮个子的服务员走到我面前,很有礼貌却又怯生生地说:“阿姨,如果你的书有富余,能送我一本吗?我特喜欢看书,刚才听你的学生朗读,我听了你写的文章真好!。”“闺女,既然你喜欢看书,我一定送你一本,我最喜欢爱看书的年轻人。”我在书上签上名,交与她,她兴奋地一边说谢谢,一边双手合十向我拜了一拜,然后又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一刻,我惊呆了,我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此时,另一位高个子的服务员“趁机”走过来试探着说:“阿姨,我是石家庄职业学院的学生,我非常喜欢文学,你能不能也送我一本?”“你刚毕业吗?”“我上大三,晚上在这儿打工……”“好!好!你业余时间打工挣钱,减轻家中的负担,但就你的这种自食其力、孝敬父母的精神,我就非常欣赏,我一定送你一本。”“阿姨,你一直写书吗?”“no!no!我是退休后才开始学习……”“阿姨,你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你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小个子的姑娘说着,又对我很虔诚地鞠了一躬。我简直是受宠若惊。忙说:“谢谢你这样高看我。”我握着她的小手久久地久久地不愿松开,两位服务员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感动!我感慨道:相逢何必曾相识,文学路上觅知音。
学生们高兴地说:“老师,我们可愿意同学聚会啦,同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好像又回到学生时代,下次聚会你还来参加吧。”“好,好,我一定会来的,和你们在一起,我也宛如年轻了许多哦,还收获好多好多的感动,何乐而不为呢?”这真是,三十年后重相聚,情真意切胜琼瑶!
作者简介:
陈志华,女,笔名:陈杉, 1946年出生,大专文化,退休教师,老三届知青。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理事。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报刊上发表通讯、论文,散文,至今已出版三部文集,一部长篇小说,共发表文学作品共计120余万字。《杉树情怀》获第二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二等奖、《相逢一笑春满怀》曾获得河北省散文学会散文名作“优秀奖”、《幸福靠自己》获二等奖。其中,数十篇文章获得国家级、省级文学奖。文章散见于:《中国散文大系》、《散文选刊》、《东方散文》、《燕赵文学》、《燕赵晚报》等报刊杂志上。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