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木的心美文

文章 2019-07-15 16:28:18 1个回答   ()人看过

形容一个人很呆,常常用“跟木头似的”来比喻。其实,每一块木头,都有神韵与灵气,懂它的人,会看见它的深沉与灿烂。没有朽木,只有识货与不识货的人,只有会雕与不会雕的人。万象如此丰富,你有没有这样一颗与之相匹配的细致觉悟的心灵?

有一天,如果你能从一根木头里看见笑颜,那么,你就是个真正的聪明人。真正的聪明不是体现在人际关系里的算计、狡猾,而是可以聆听到锯齿虫的歌唱、看得见纷飞落叶的那些情怀……

朋友阿锋喜欢台风后的海滩,因为可以捡到很多可能是异国他乡漂来的浮木。那些经过海水浸泡而不腐的木头,收集回去,就可以雕刻成各种艺术品。他对木头有着知音般的喜欢,到后来,这样的一种喜欢、鉴赏、礼遇渐渐转化成一种财富。阿锋现在与朋友经营的“唐结”仿古家具名闻天下。他的理想是让更多的人,闻到木制家具散发出的典雅内敛的馨香。因为含蓄的木头说的话,是要用心“听”的,比如其生动的纹路,比如其淡淡的芬芳气息。浮躁、忙碌、繁华的都市生活,要唤醒的往往就是这样一颗古朴而“懂木”的心。连木头你都可以懂得,生活中还有什么不可以是诗歌?

我最喜欢“随形就像”的木雕创作方法,即顺其自然地依循材料本身特有的形状或纹理方向,凭感觉和想象赋予这块材料以感性的形象,然后雕凿,木之魂魄、形象就这样释放出来。这样的创作,是很神圣的。因为要赋予木头生命与神性,所以在古代非洲,制作木雕时,工匠往往去一个隐蔽场所偷偷工作,不让外人知道,跟大象“拔牙”似的。据说,这样做出的木雕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七分天成,三分雕刻,这样的“巧雕”,其构思过程比实际雕刻的时间所需更多。朋友阿锋说,木雕的真经是:留有余地。除了厂子里上规模的木雕创作、家具生产,我的朋友做老板后,仍然执著于和木头欢喜结缘,随意就可以做些小创作,哪怕是雕虫小技,也是一种与木的性灵对话。比如路边捡到一个桃树根,鼓捣一下,活脱脱就成了一个生动的木墩儿,三腿散漫地盘着,可当凳子坐,也可以摆放花盆;一节平凡松木,截断掏空,草草几刀,就做成了笔筒,那树皮下被虫子噬过而留下的漂亮花纹还活生生地保留着;在山上看到了一截树杈,捡回来又锯又砍地变成了衣物钩,研磨后,如鹿角……最近他又扛回来别人丢弃的一段树枝,他指着那树干上大大小小的树疙瘩说:“多漂亮的花椒木!”他要把那疙瘩雕刻成一朵朵木玫瑰……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可以雕刻的心,亲近木头,显现初心,耳聪目明,尘世间的事情就会看得清楚。因为清楚而清澄,所以心很宁静,然后宁静雕琢时光之沉静美。

刻画众生,雕刻时光,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