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难忘的小壶粥
我的家乡在苏北农村,小时候家乡都是旱谷田,从不种水稻。农村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米饭,那米还是用供应的粮票从粮店买来的。平日里,他们喝的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粥,吃的是红薯干。那时家乡很穷,女人坐月子营养不够,奶水少,婴儿吃不饱,到十个月左右的时候,就用小壶炖粥来弥补奶水不足,俗称“喂哺子”。这也是当时婴幼儿的最佳营养品。
每天,大人们烧好饭后,总是从瘪瘪的米袋里撮上一小把米,淘好后放进茶杯大小的瓦罐里,加上适量的水后盖好盖子,然后把瓦罐深埋在刚烧好饭火星还很旺的炉膛中。用不了多久,壶内就咕噜咕噜地翻滚起来,等到一股香喷喷的米味从壶盖的透气孔中冒出,浓稠稠的小壶粥就煮好了。
小壶粥是大人们专为婴儿准备的小锅饭。其他大一点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美美地吃上两口。在喂饭之前,大人们总是找借口设法把大一点的孩子支开,抱着婴儿躲在屋里面偷偷地喂。否则,一旦被大一点的孩子发现,免不了要哭闹一番。
记得有一年冬天,那时,我只有四五岁,我和几个小伙伴到邻居大妈家去玩,年轻的大妈正偎在火盆旁,给她的婴儿喂小壶粥。当时我们几个馋猫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被那诱人的香味给牵引住着,一下子围了上去。好心的大妈为了不使垂涎欲滴的我们失望,就用勺子在壶里掏上一小口。为了避免粘在勺底的米粒掉到地上,又用勺底在壶口上轻轻地荡了荡,就这样给每人喂上一小口。由于当时谁都想先吃,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往前挤,一不小心,我被挤得跌坐在旁边滚烫的火盆里。当时,我还穿着开裆裤,屁股被通红的火星烧得像烤热了的红薯。
后来家乡实行了旱改水,吃米不再是件难事。如今,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家的粮囤里囤满了幸福和富足。前几天,老家的亲戚还托人带来了两口袋优质大米,听说现在农村人也很少吃那虽然高产但口味不好的杂交米了。
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各种精致婴幼儿奶粉和营养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庭。小壶粥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它却深深地留存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特别是一想到生长激素和可怕的三聚氢胺,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人还会怀念起小壶炖粥那原始、绿色的醇香和悠悠岁月情、勺勺小壶粥那并不富裕的年代,也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