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教学关键环节行为评价问卷的编制论文

文章 2019-07-15 14:39:06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通过文献综述和开放式问卷编制出包含85个题项的《大学教师教学关键环节行为评价问卷》。对两所熹校共2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对问卷进行删减和整理,最终得到包含3个因子(备课、上课、批辅考)共28个题项的问卷。初步编制的问卷各项测量学指标总的表现良好,a系数为0.97,KMO值为0.875e。

关键词:大学教师 教学关键环节 教学评价

一、引言

在大学的诸多任务或功能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一个学校能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校教师如何把教学工作搞好是一切工作中的重点。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另一方面更需要学校能够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确保每位教师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用这一指标来衡量自己,保证每位教师发扬其优势,加强其弱势,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近年来高校教学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如孟庆茂对Marsh问卷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SEEQ),该问卷包括七个维度:分别是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知识宽度、教学管理、功课量/难度。有的在原SEEQ问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设计了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也有的完全摒弃已有标准或改造专家标准去评课,而从各自学校学生的视角来归纳出授课教师的评价标准。

但多数评价工具都存在经验指标多、实证指标少,指标体系繁多、科学性准确性差的问题,评价中有的项目尚未达到可操作化的程度,推广应用的信度、效度不够理想。另外,多数研究取样群体均来自重点院校且是小样本,普通高校层次的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具有可信度较高的尚不多见。基于这种现状,白世国[[4]等人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心理结构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向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包括教师智力、非智力、交往方面特征三维的《高等学校教师行为特征符合度调查问卷》,其中包括适合理论课教师、实验课或技能训练课教师各好与差四种问卷,共3个维度,即教师的计划和预期、教师的监察调节和控制、教师的反思评估各25项行为特征项目。

本项研究是在高等学校教师行为特征符合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把研究的目标直接指向教学的各个关键环节中学生所认定的优秀教师所应该达到的标准。研究的目的是为高校教师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指明方向,也为学校对教师的检查和管理提供依据,更为学生对老师的选择和评价提供可以借鉴的标准。

二、研究方法和程序

(一)文献综述

笔者查阅了大量关于教学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评价的文献和网络资源,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思想。

(二)开放式问卷调查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了49名某学校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其中,大一13人,大二12人,大三15人,大四14人;男生21人,女生28人)。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对教师教学应包括的各关键环节的理解、优秀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应有的表现方面等等。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对教学各关键环节的理解一致,即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和考试。另外,每个学生也从自己的体验提出了优秀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应具有的行为表现。

(三)初始问卷的编制

基于学生的意见并参考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和参考文献,问卷拟定从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和考试五个方面编写题项,经过仔细分析和认真筛选,制定了一份能反映优秀教师教学各关键环节的行为表现的初步“问卷”。初始问卷共85个题项,要求被试用LikertS点量表进行评定,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用不同的数字5-1表示。

(四)初始问卷的施测

1.调查被试

采用随机方式从两所高校共抽取被试268名,被试的平均年龄为22.31岁((SD=1.46),详见表to

2.材料与程序

使用编制出的有85道题目的初始问卷对268名被试施测。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进行。主试分发问卷后严格按照指示语交代注意事项,且主试均为廊坊师范学院该课题组成员。测试无时间限制,测试完毕及时回收问卷并删除填写不全、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保留有效问卷217份,问卷有效率为81%0

(五)数据处理

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首先,对预测问卷进行a系数检验,结果为0.97,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其次,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统计量来分析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Kaiser给出了一个KMO的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作因子分析,0.8表示适合作因子分析,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不适合。而本研究得到的KMO值为0.875,Bartlett球形检验值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表明本研究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故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统计。采用主成份法(PC)并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3个,解释总变异的67.437%。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Varimax)求出最终的因子负荷矩阵并参考以下标准对项目进行筛选:(1)因素负荷小于0.3;(2)共同度小于0.2;(3)题项在多个维度上有高负荷;(4)题项与问卷的相关小于0.2,最终得到的28个题项在三个因子上的负荷情况见表2

四、讨论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反思实践的基础上又回归到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又与其他环节有相关性而无法割裂。从对象上看包括老师和学生,从操作上看包括教和学,从内容上看是三维目标的实现,从影响教学五环节的因素来看有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等诸多因素。

备课是教学五环节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备课要求教师对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对整册教材和整个学段有整体的认识,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有充分的把握,甚至对学生的秉性、特长和不足有很好的了解,更高一点的要求,教师应该对相关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质量的优劣将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的有效性。

上课是教学五环节的核心,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和体现的过程。如果说备课是战略,那么上课就是战术的具体实施了,上课90分钟必须紧紧围绕备课设定的目标,课堂内容有序推进。上课绝不是背教案,好多环节和内容是生成性的,需要教师的智慧对生成知识和能力及时引导和培养,所以上课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根据双向互动信息的交流,应该科学预留作业巩固已学的知识。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备课、上课有效性的检验,也是辅导和评价的依据。作业的设置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考量,作业的有效性又是对备课和上课有效性的检测。因此,作业不仅仅是检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个别辅导或全体辅导是对前几个环节的拾遗补缺,是对整个教学有效性的完善。个别辅导是以人为本和分层教学的实际运用,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辅导要及时,注意时效性,辅导要分层对共性问题集中辅导,个性问题个别辅导,特殊学生特别辅导。

评价是前四个环节有效性测评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标准性。出卷既是考核学生掌握的程度,也是考量教师是否把握了学科的重心。

多数大学生以及教育学有关理论均揭示出教学的关键应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考试五个基本环节,但最终分析结果却只包含3个因素,似乎与预期构想不一致,但仔细分析题目的内容发现:第一个因素所含题目主要内容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娴熟,而且讲授的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另外是能够恰当地举例或理论联系实际,能把深奥的内容讲得浅显易懂,对学生有所帮助和启发。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临时抱佛脚或胡乱拼凑讲授内容显然达不到这样的目标。第二个因素所含题目主要内容是,教学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清晰流畅,用词准确,充满激情,板书和图示层次分明,精练整洁,有助于做笔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易于学生接受本学科的知识,并且讲课的时候信心十足。这些行为指标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既有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如语言清晰流畅,用词准确,也有板书或绘图方面的要求,如板书和图示层次分明;另外,也有精神状态方面的要求,如充满自信和激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气氛很活跃。这些行为指标主要在上课过程中体现出来,但其反映的是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同时也是一个逐渐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三个因素所含题目的主要内容是,向老师提问时,能够获得有意义的答案,为学生配置合适的习题,帮助学生把握所学知识,考试内容能反映课程的重要部分,在作业上所给的反馈很有价值等。这些行为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同时也包含了考试命题,可以把这些题项总结为批辅考,主要反映的是教师在课后的行为指标。

另外,从三个因素所含题目的数量来看,第二个因子(上课)所含题目量最多,而第一个因子(备课)和第三个因子(批辅考)所含题量较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上课这一环节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步骤,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这一环节实现,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主要通过这一环节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课过程的顺利完成,绝对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另外,课后的批辅考工作,也对上课环节起到很好的补充、完善和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同样可以加深其对学生的了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就可以更好地从学生出发,采用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表达方式。

五、结论

第一,高校学生认定的大学优秀教师教学关键环节行为指标体系,包括3个因子和28个题项,3个因子分别是备课(课前)、上课(课中)和批辅考(课后)。

第二,在三个因子中,上课这一因子所占比例最重,但其他两个因子是上课的前提或补充,所以三个因子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第三,初步编制的问卷各项测量学指标总的表现良好,经过修改可以作为测量大学优秀教师教学各关键环节应达到的行为指标的工具。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