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桑葚孝的故事

文章 2019-07-15 14:07:27 1个回答   ()人看过

桑葚也叫桑椹、桑果、桑子,是桑树的果实。种桑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养蚕的兴起,桑树也在全国普遍开始种植,而作为果实的桑葚理所当然地成了果腹之物。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采桑葚孝的故事,欢迎阅读借鉴。

关于采桑葚孝的故事

西汉末年,为平定王莽叛乱,汉室子孙刘秀亲征,不料被王莽打败流落于幽州(今北京),饥饿难耐,恰好此时桑葚结果,刘秀靠着桑葚充饥度过了追兵追杀。几年之后,刘秀打败叛军获胜。派人去封赏此桑树,不料来人不识桑树,错将旁边的椿树封了赏。可谓“桑树救驾,椿树封王”。

几乎在同一时间,有一个叫蔡顺的少年,父亲早亡,母子相依为命。战乱之际,无以果腹,蔡顺便在桑葚结果时节,每天采摘桑子充饥。他把紫红的桑葚和红色的桑葚分开放在不同的竹筐中,甜美的紫红色桑葚留给母亲,自己只吃酸涩的红色桑葚。起义军感其孝心,给了他粮食回家供养母亲。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拾葚异器”。

其他关于孝的故事

故事1

搬进新居不久,每天凌晨时分,楼上都会想起很大的关门声。接着,便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

几天下来,关门声每天准时响起,我受不了,要上楼理论。先生劝我说:“我们刚刚搬来,你这样贸然上去,会伤了和气。”我想了想,就征求先生意见:“要不,我们去找找居委会主任,请她去帮忙说说?”先生同意了。

居委会主任听了投诉后,劝慰我们说:“你们还是先忍忍吧。那是一户不幸的人家,半年前,爸爸出了一场车祸,妈妈又患了癌症,卧床不起。我猜关门的准是那个毛小子,想来也怪可怜的,大家就多多宽容吧!”

是的,准是那个男孩,十六七岁的样子,很是清秀。我想,就再忍忍吧。

又是几天,关门声依然如故,我终于敲响了楼上的门。是那个男孩开的门,他很是惶恐,一个劲儿地道歉:阿姨,对不起,下次我一定小心……

但第二天晚上,那关门声又响了起来。我刚要动身,先生却说:“再忍忍吧,也许他是习惯了,慢慢就会改过来的。”

几天后,果如先生所料,关门声消失了。我躺在床上,屏住呼吸,侧耳细听,楼上的脚步声也跟先前大不一样了,很轻很轻,极小心的样子。“老公,你算得真准啊!”我话一出,却发现老公的眼中含着泪水。

他哽咽着说:“楼上那个妈妈死了,这些天来,男孩白天上学,晚上去一家酒楼打工。他想治好妈妈的病,但妈妈还是死了……”

又是一个晚上,在楼道口,我碰上了那个男孩。他垂头丧气地向我走来:“阿姨,您一定又是失眠了。前些日子,影响您睡觉了,真是对不起。”过了一会儿,他又颤声说:“其实,那关门声我是故意的。妈妈就快不行了,不能说话,听觉也一天不如一天。我大声关门,就是想让她听到儿子回来了,好放心地睡去。以后再也不会了……”

男孩还说了些什么,我已听不下去了。泪水涌上我的眼眶……

故事2

父亲退休后,不肯在家里闲着,于是我帮他在我居住的小区里找了份花匠的活儿。

父亲是个极负责任的人,自上班那天起就没有休息过,每天精心地侍弄那些花草。

初冬的一天,刮着很大的风,父亲仍早早地就来了。我下楼上班时,父亲已经在花坛里修剪枯枝了。“爸,歇会儿吧。”我轻喊。父亲转过头,我忽然发现他的皮袄后背上有一条约半尺长的口子,我当即皱了皱眉,说:“爸,您的衣服都破了,怎么还穿呢?”父亲脸上掠过一丝微笑,说:“这衣服是麂皮的,挡风,还是前些年你给我买的呢!”

“我不是给您买新的了吗,”我有些不悦,这年头谁还穿破衣服呀,别人会以为我这个做女儿的不孝顺。父亲说:“穿着新衣服,干活不方便。”

当天晚上,我出差去了上海,一走就是好几天。回来的第二天早上,我在小区的院子里没有发现父亲的身影,于是往家里打了个电话。

电话是母亲接的。母亲说,你父亲病了,因为着凉引起了感冒。我说:“天这么冷,他怎么就不多穿点衣服呢?”母亲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那天,你爸从你那儿回来,脱下那件旧皮袄就冲我发脾气,说我不该让他穿那件破衣服去上班,害他丢了女儿的脸。第二天,他硬是不肯再穿那件衣裳,我让他穿新的皮衣他又舍不得,最后只穿了一件薄袄去,回来就病倒了。”

挂断电话,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穿着薄薄的衣衫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的样子。而他这样做,只是为了配合我,维护我那可怜而又莫名其妙的自尊心!

回想过去的年年月月,父母似乎已经习惯了站在我的角度去处理事情,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上,他们都极力地配合着我。而我,也在父母慷慨的支持和宠爱下,渐渐地忽略了他们的想法,最后将物质的给予与孝顺画上等号,却忘了为人子女对长辈应有的、起码的孝顺——尊重。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