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的茶道人生励志故事
李渔家茶的来历,蕴含了无限人文气息。而其背后的“孕育者”--姚水滨,亦在且践且行着他的茶道人生。
一杯香茗,一段传奇,记者面前的姚水滨泰然自若,娓娓道出他那漫溢茶香的创业故事。
第一个十年:结缘茶叶
姚水滨1985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茶叶系,似乎是个很冷门的专业,与“跳出农门”传统相悖,但说起这个专业选择,也有一段来历。姚水滨的老家在兰溪殿山,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他考上大学的时侯,正值村里在发展一片茶园,当时有一种说法是:种茶叶,第一年种,第三年收,收益见效快。于是,就是抱着如此朴素的想法,姚水滨毅然选择了茶叶系。
1985年姚水滨开始了事业的第一个十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兰溪市上华茶场。作为一名唯一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专业人员,姚水滨为茶叶技术的开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前的情况是,2000多亩的茶园一年却只产三四十吨的普通大宗茶。
都说高山出好茶,可姚水滨偏不信这个邪,他的梦想就是要在上华这块低丘红壤地上种植出好茶。1987年,他开始了精品茶的研制。凭着那股韧劲,他花了两年时间研发的茶叶,在1988年金华市级茶叶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
第二个十年:管理与技术并举
1995年是姚水滨创业历程中第二个十年的开端。这段时期,姚水滨在开发技术之余,更加注重的是生产管理体系。
原来是分管技术的副厂长,现在摆在姚水滨面前更大的考验是如何从全局上把握,以运筹于帷幄之中。通过摸索,姚水滨很好地做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角色转换。
在当时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上华茶场与日本方面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杭州瀛洲茶叶有限公司,姚水滨担任兰溪生产基地茶厂的第一任厂长。
“企业决策者的谋略至关重要,引进全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强化企业管理等等,这都是不可或缺的。”说起当时的角色转换,姚水滨说,由于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对于整个厂的管理,还是一个门外汉。渐渐地,他从专职分管技术的副厂长,“成长”为管质量、管包装、管宣传、管日常琐事……什么都管的“管家婆”,这一管又是一个10年。
第三个十年:打响品牌茶文化
2005年,姚水滨承包了永昌街道长源山的1000多亩茶园,与外商合资成立了兰溪英特茶业有限公司。姚水滨为事业打拼的第三个十年开始了。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主要生产的是出口茶。然而面对更为广大的国内市场,姚水滨调转了方向。从2007年开始,姚水滨开始研发自己的品牌--天方郁剑。“天方郁剑”名茶虽然在兰溪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先后获得了第五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第二届浙江省绿茶博览会金奖等荣誉。但是,由于缺乏文化底蕴等原因,“天方郁剑”一直没能登上大雅之堂。
“品牌策划”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这方面,姚水滨承认自己是个“门外汉”,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很快,2008年3月,姚水滨又打出了另一个品牌--李渔家茶。为成功打响“李渔家茶”这个品牌,在此之前,他做足了“功夫”:先是花10多万元请杭州的策划公司给“李渔家茶”做了一个详细可行的营销方案,并给公司编制了《企业形象规范手册》。同时,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改造茶园、扩建标准化厂房,并参考制药企业标准建起兰溪首条全程清洁化茶叶生产线。
眼前的这杯“李渔家茶”,叶片饱满、完整耐看,闻起来香味清新持久,尝一口,一种鲜爽的感觉油然而生,清香始终留在唇齿之间。以深厚的文化根基把“李渔家茶”培育成金字招牌,不仅大大提升了兰溪茶产业的档次,更有效推介了兰溪茶产业。说起“李渔家茶”系列产品,姚水滨是如数家珍,他说,“李渔家茶”是上等雨前茶,分为伊山毫露(纤毫沾露,茶之极品);伊山芽雾(春芽洇雾,茶之佳品);伊山叶雨(雏叶沐雨,茶之良品)三个品种。
姚水滨笑着说:“其实我骨子里还是个搞技术、搞生产的,但也在尝试产品的营销推广。”目前,“李渔家茶”正与兰溪星地买超市合作,推出系列活动,让利消费者,推广自身品牌。
对于今后的打算,“企业经营好了,总是要回报社会的。以后,我的‘茶叶事业’可能会传给女儿,自己则会更多的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姚水滨这样说道。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