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记录

文章 2019-07-15 12:36:30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边提醒“迅”的笔顺)

生:(跟着书空。)

师:好,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师:大家对鲁迅很熟悉。课文预习了没有?

生:(齐答)预习了。

师:一读这个课题,你一定知道,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边板书:周晔)

生: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师:对,因为她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周晔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我再问大家,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生:是鲁迅先生的兄弟。

师:说具体一点,是兄还是弟?

生:应该是弟弟。

师:不错。周晔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弟弟。鲁迅先生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周建仁,是周晔的父亲;还有一个叫周作仁,周作仁是老三。

二、初读课文

师:课文预习了是不是,请大家打开书,把课文仔仔细细地读一遍,一定要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不但要读准,要把它记住,同时还要求大家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后,在黑板上板书)

师:好,读完了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还没读完的继续读,已经读完的还可以再读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回到讲台上)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们不[o词语画在了书上,老师把一部分写在黑板上了(指着黑板)这几个词和这两句话的意思,只要我们好好读书,好好思考,它的意思不难理解,下面拿起书来,咱们一段一段读。

三、逐段阅读,理解内容

(一)第一段:受到爱戴

(指名读第一读段)

师:大家注意看书。

生:(读至“他的遗体躺在”)

师:停下来,读得很正确,很流畅。你看第一句话,周晔那时候很小,要读出小孩的语气(老师示范,重读“就是”)好,再来一遍。

生:(再读一遍).

师:好,比刚才好多了。现在,谁想再读这句话?

(一女生读)

师:好的,这样好,请你继续往下读。

生:(继续往下读至“屋子”)

师:.停下来,读得很好,很流畅。(回到讲台上,指着“追悼”)大家看,这个词后边的话,就是对它的解释。我读前边的话,你们读后边的话。(师生合作读)

师:“追悼”懂了吗?就是通过我们刚才读的那些形式:送花圈、致敬、痛哭、送挽联,这些活动来纪念他、怀念他。这些活动就是追悼的内容。好,一起再读一次。

生:(齐读“伯父去世……屋子”)

师:很好,你再往下读。

生:(读至“……掉下来”)

师:好,刚才读那部分,要认真去思考,思考周晔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想了的话,你会读得很有感情的。大家想,周晔是什么心情?都思考,然后练习读,各人读各人的。

生:(自由读“那时候,我有点惊异……”师巡视指导)

师:好,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人读)

师:好,体会得不错!这一句很难读,大家再练习。

生:(自由练读)

师:好,我还想请刚才读的这位同学来读,我们看他体会得怎样?

生:(读)

师:真正要把这几句话读好,还要读下面的内容,读了下面的内容,回过头来再请你读这段话一定会更好,感情更充分提r>大家看黑板(指着“吊唁”),“我望着来往往吊唁的人”,我们可以看出,吊唁和追悼两个词有相同之处。也就是说,这两个词都是对死者表示怀念的意思。可是“吊唁”和“追悼”又有所不同。“吊唁”比“追悼”又多了一层意思。人们到殡仪馆吊唁,除了向死者表示怀念外,想想还有一层什么意思?

生:还有对死者的敬仰之情。

师:“追悼”也有。

生:对死者的家属表示安慰。

师:对了,叫死者家属节哀,不要那么难过。懂了吗?

生:懂了。

师:懂了。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体会,各人读各人的。

生:(自由读“那时候……”)

师:(走上讲台,指着“吊唁”和“追悼”)“吊唁”和“追悼”都是我们通过读书读懂的,通过读书体会出来的。所以,只要你多读书,联系课文,都能把意思搞懂。(指着“爱抚”)至于什么叫“爱抚”,读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懂了。谁要读第二个故事?

2、第二段:谈“《水浒传》”

生:(一女生读至“……乱说一气”。)

师:请停下来,你先坐下,读得好不好?(好)

读得真不错。(在“囫囵吞枣”下面画上曲线)她刚才读这段话,实际上是对“囫囵吞枣”的解释。好,我下面读这句话,你们接着我的话往下读,你们读的话就是对“囫囵吞枣”的解释。看书。

(师读“老实说……一遍”,学生接读“只注意……乱说一气”)

师:我《水浒传》读懂了吗?

生:没有。

师:没读懂。读书很粗心,是不是的?这就叫——

生:(齐答)囫囵吞枣。

师:谁知道“囫囵吞枣”的本义是什么?

生:(指名讲“囫囵吞枣”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吃枣对牙齿不利,但是对肚子有好处,于是,他就不嚼把枣整个吞下去,“囫囵”是整个的意思。谢谢你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本义懂了吗?

生:懂了?詩>师:再回过头来把句子读一遍。

生:(齐读“老实说……”)

师:请你往下读(还是刚才那位)(提醒学生掉了个字)这样好,请坐!这个故事有意思吗?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