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接受比施与还高贵美文

文章 2019-07-15 12:08:52 1个回答   ()人看过

夜幕降垂,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旁享受着一天最温馨的时光。突然传来几下敲门声,谨小而慎微的声响,让我疑心是那些怀揣着惴惴的心情做了错事毕恭毕敬的学生。

来人带着大包小裹,不肯进门,把东西放在门口就要走,好容易把她让到沙发上坐下,我终于想起了,来者是一个收废品的外地妇女。最早让我记住她,是因为她那辆破旧三轮车上的孩子,蜷缩在冰天雪地的寒风中,那本该在温暖明净的教室里被朗朗书声氤氲成长的女孩,却被贫困紧箍着到处迁移辗转。职业的敏感和内心的不忍让我动了恻隐之心,我把车库里的废品连送带卖地处理给她后,我又找来了女儿的一些御寒的棉衣送给她的女儿。最后我告诉她,女孩该上学了,不能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如果有困难,可以到实验小学找我,我给她留下了电话。我是真心想帮帮这个女孩。

等到暑假开学,她真的领着女儿直接到学校找到了我,根据我反映的情况,学校免除了孩子上学的借读费和杂费,但书本费还有校服钱是我悄悄地替女孩交上去的,事情就这样办妥了。

当时我做这些,不过是职业道德的驱使,压根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费尽周折地打听到我家来,带着花生米、小米,还有些干果之类的东西作为回报。所以,我坚决不肯收下她的礼物。我想,那些东西我们不甚喜欢,对于贫穷的她,也许弥足珍贵。

正为此相持不下的时候,丈夫反常的一句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留下吧,都是我们喜欢的东西。”

“喜欢?”亏他说出口,单单是那花生米、小米,他从老家带来的多得都送了人。

等客人走了,我冲丈夫嚷起来:这样贫困人家的东西你也忍收下?

丈夫说:你没有站在她的角度替她想一想,为了表达自己心里的谢意,曾经,她花了怎样的心思回到家乡去置办,又怀着怎样惴惴的心情敲开了我们家的门,既担心我们轻看了这份礼物而为难,又苦于没有金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而烦恼。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不会知道那种心情是怎样的一种惶惶不安。当年,为了答谢一个远房亲戚帮我调动了工作,我和父亲扛着嫩玉米棒子和嫩花生走了十多里的山路一大早敲开了人家的门。没想到,两袋子东西人家根本没让拿进门,丝毫不容分说,让我们再带回去,虽然话说得很诚恳,但我还是感到了被拒绝的难堪,那种拒绝对我造成的伤害,至今让我想起来都觉得尴尬难过。我们为什么不收起所谓的“善心”和“好意”,满心欢喜地收下他们给予我们的诚意?要知道生硬的拒绝,会让弱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所以,即便是不喜欢的东西,也要装着惊喜万分的样子,让给予者也感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捧着一份真诚的情谊而来,谁不期待接受者能幸福地体味到他的良苦用心?愉快的接受是一种尊重、平等和理解。如果你想要继续帮助那些弱者,这样的“礼尚往来”不是从此可以成为一个最好的契机吗?接受也是一种美德。

丈夫的话令我哑然,我从来以为“施比受有福”,只有施与是快乐而美丽的,从没有想到过受有时比施还有情,还尊贵,接受也可以这样的美丽和高尚。

欣然领受一份心意是对怀揣着诚意而来的人的一种至高的奖赏和尊重,此时的接受更是一种给予,给予弱者以尊严和尊敬。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