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庙赋》译文与赏析

文章 2019-07-15 10:29:38 1个回答   ()人看过

原文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惸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译文

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经过屈原大夫生活过的遗居。我放眼眺望江上重叠的山峦,这便是你魂牵梦萦的故里。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啊死无墓地。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不已,想离开人间又未拿定主意。你俯首千丈峭壁,江中的激流让人心惊胆悸。你吟成《怀沙》自伤怀抱,令人叹息你为什么独抱着自沉的心意。诗的结尾陡然惨烈之极,你决心离开人世却沉吟犹豫。

“难道我不能远走高飞到国外游历?难道我不能激流勇退、洁身隐居?我独自嗷嗷不停地倾诉对君王的怨慕,只恐怕君臣的关系更加疏离。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如果我的祖国已遭到颠覆,我也决心不吝惜生命而苟活下去。我拜托江神代我告怨,黄河神却叫我向玉帝申诉。我一连闯过九重天门去见玉帝,玉帝也为我悲伤却不能救助。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

江峡上的山峰巍峨高大,屈原故居荒废使行人悲哀。你的子孙后代都散失在哪里?何况我又见到你故居残败的高台。你离开人世迄今已过千年,世道更加偏狭,人生更加艰难。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人们在乱世中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有的竟然做了助纣为虐的大臣。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

“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告别祖国,抛弃人世,义无反顾地赴死,难道这就不足以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

啊!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这样追求完美吗?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叹息你专心一意,独自去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尽管你的言行过于激烈不够适中,但要紧的是,你不愧是一位高尚贤良的君子。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啊,愿你的灵魂安息吧!

赏析

本文为骚体赋,作者苏轼,宋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另外,过去有人总结过,“骚”调以虚字为句腰,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相异为谐调,平仄相同为拗调;《九歌》以“兮”字为句腰,句调谐拗亦同。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志赋》,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等均可归入骚体类。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