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劳动课的分层次教学论文

文章 2019-07-15 10:25:32 1个回答   ()人看过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活动是劳动教学的重要形式,只有结合实践开展教学,把学到的劳动知识与劳动制作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真正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就目前农村劳动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劳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上,不是按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劳动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在处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教学关系上,不是有所侧重,而是平均用力。这就违背了新形势下劳动课教学的自身特点,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课教学的任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上好劳动课,除了依据劳动课的自身特点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外,还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年级层次、知识水平以及对实践项目的兴趣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学习和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兴趣教育。

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9岁,他们知识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劳动课的实践环节上,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兴趣的事开展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养、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洗手帕》(《劳动》第二册)一课,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些实践项目:“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动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等。活动评比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了劳动技能的启蒙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

二、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情感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自制能力,依赖性减少,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做”,这应该说是由低年级劳动教育培养成的“劳动兴趣”向中年级阶段形成“劳动情感”的一个平稳过渡。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在指导劳动实践活动时加强劳动情感教育,寓情感教育于劳动中。但是,学生在由“自我服务”向“自主”、“自制”的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能力,应该说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束缚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自主性,而应当大胆放手,真正发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我教育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应侧重于引导:①教师应注意低、中年级层次的衔接,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由“自我服务”劳动及时转到以“自主”、“自制”为实践主题的劳动制作上来。如开展“小小巧手赛”、“今天我当家”等主题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立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能力。②教师的指导一定要留有余地,把握好尺度,尽可能多一些“悬念”,这样才能既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又避免“扶而不放”、“越俎代庖”的现象。③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对一些哪怕是最粗糙的作品,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决不允许用刺激性语言伤害学生制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高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强”、“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责任感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在低、中年级段获得的各种能力正促使他们朝着“自强”的方面发展,他们已不愿听教师“多余”的“唠叨”,对教师过多的“指手划脚”表示厌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在操作、设计能力方面常表现出超越教师想象的可喜情景。为此,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在指导思想上,应本着培养学生“自强”、“创新”能力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指导教师要注意做到:

①充分做好后进生的促进、转化工作,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迅速捕捉,给予肯定,并使之发扬光大。

②指导实践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年级进行同一个活动主题的劳动实践,也要避免“一刀切”的标准。各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差别,其性格、兴趣、爱好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活动的主题确定后,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进行分类施教。只要使学生在相应的年级段里受到应有的教育,掌握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便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切不可求全责备。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点较为成功的尝试。如,为了配合小学高年级的劳动课教学,我们结合学校少先队工作,在“六一”前夕,设计了一个以四、五年级学生为主体的“争创勤巧队员”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各自发挥一技之长,规定在一个星期天内每人拿出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一件小制作,向“六一”献礼。在所有参展作品中,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男同学精心制作出搓洗板,有的女同学巧手织出柳编工艺品;有“高才生”改制的气补塑料枪,也有一般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粗糙的刀刻木制品。展览桌上,每一件小制作都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令人喜爱,学生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这次实践活动出现了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喜人场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小学高年级段对学生进行劳动责任感教育时,必须注意正确的导向,即处理好劳动课与升学的关系,特别是劳动实践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有些家长片面认为,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升重点中学,他们不是积极地支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适当的劳动,而是过分地溺爱、包办,把孩子“供”起来、“囚”起来,致使学生养成懒惰、依赖、娇气等不良心惯。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但得不到发展,而且会使他们失去在劳动中发展智力、运用知识的机会。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通过劳动实践中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得到自然的发展,这对学生学习和巩固书本知识,无疑将起到促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劳动实践过程是一项活动范围广、衔接严密的系列活动。因而,在活动时除了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选择地进行活动项目,达到不同层次的教育目的以外,还要注意小学各阶段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培养能力的侧重点各不同。为此,小学阶段的劳动实践教育要从培养学生劳动情感入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其养成勤劳动、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校内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劳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意志,进而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