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秀议论文:谈早

文章 2019-07-15 10:06:28 1个回答   ()人看过

有这样一个笑话,读来有趣。有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看到中国的大街小巷到处贴有“早点”的招牌,又看到许多中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一大早就急着往学校赶,有的孩子还边走边狼吞虎咽地吃着东西,一个个显得很着急的样子,于是,这个外国游客便自以为是地对导游说:“你们中国人真的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导游问:“何以见得?”外国人说:“你看,这路两边写了很多‘早点’二字, ‘早点’不就是早一点的意思吗?这不就是希望人们要抓紧时间吗?”

说真的,看完这则笑话,我的心情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为了所谓的超越别人,抢占先机,便不顾自己和孩子的身体,拼命努力,总是希望起得和做得早一点,再早一点。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就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笨鸟先飞”“闻鸡起舞”等说法。可是,仔细想一下,未经过深思熟虑的“早”,方法不恰当的“早”,它未必就是正确的做法。

中国的小孩子,在童年时大多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在很小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就不断给我们灌输勤奋的道理。试想一下,如果兔子不是中途睡觉,乌龟永远也跑不过兔子。再或者,如果比赛的路途非常遥远,即使让乌鱼爬上一天,它又能爬上多远呢?即使让兔子睡上半天,然后再跑,它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追上乌龟的。

“笨鸟先飞”是很多老师和家长们的口头禅,他们也是经常这样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学生与孩子的。作为笨鸟,如果不给它指出明确的飞行目标与路径,如果不教给它正确的飞行技巧与方法,即使让它先飞,它也不会飞出多远,甚至还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笨鸟,应该根据它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它的飞行方法,而不是一味让它无原则地盲目地早飞乱飞。只有这样,它才能飞出属于自己的轨迹。

如今“早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各种类型的早教机构都打着“开发儿童智力”的旗号,让年轻的爸妈们眼花缭乱。早教真的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吗?早教真的能立竿见影吗?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孩子进行早教,孩子就会更聪明,与其他孩子比就是赢在了起跑线。其实,早期教育不仅局限于智力开发,早教也不一定能培养出“神童”。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让孩子全面自由地发展,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殊不知,历史上好多杰出人物,他们都是大器晚成的。姜太公,74岁才下昆仑山,助周天子讨伐商纣,最终建立周朝;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尝尽了苦难。晋文公在外辗转19年后才得以回国,随即成为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刘邦55岁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想一想,这些人物,哪一个是经过早教培养出来的呢?

电视上,我们都看过狮子捕猎的情形。捕猎时,狮子不是在发现猎物时就直接扑上去的,而是小心翼翼地接近猎物,选择最佳地方最佳时机,才会突然发动袭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向猎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出击的效果。如果狮子在一发现猎物的时候,就冒失地追了上去,那么它就不一定能够捕到猎物,或许只能空手而归。

“板凳要坐十年冷”“磨刀不误砍柴功”,很多时候,“早”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我们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更早地迈向成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