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倔强的孩子开处方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文章 2019-07-15 09:56:15 1个回答   ()人看过

1、讲道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的道理。因此,作为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前,应通过比较具体的理由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与不做的利害关系,当孩子通过家长讲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辨别标准后,便从中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的命令:“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再做,看我打不打你。”孩子往往会不明是非而变得更加固执己见。

2、立规矩。爱是无私的,但不能不讲原则,家长不防在平时多给孩子订一些比较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要孩子独立收拾好玩具,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次数和时间等等,通过适度的约束使孩子的言行变得规范起来。

3、不违例。要使教育有效,就的确立一个原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一定要遵守。对孩子的严格决不能时紧时松,孩子违反了规则,不要有时责备,有时原谅。这样紧紧松松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变得不以为然。

4、不迁就。要矫正孩子的任性,有时父母必须采取强制的手段。比如正餐的时间内给孩子吃父母所做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一餐之前,既使孩子又吵又闹,也不能给她想吃的食物。不出几天,孩子就会接受父母所给的食物,而不再挑食了。在这种情形下,不迁就孩子的任性,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5、明态度。要孩子接受意见,态度必须明朗坚决,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在任性在吵闹也不会达到目的。千万不能说“你听话好不好”“好了,是爸爸的不对”“好乖乖,爸爸买好东西给你吃”这类话,父母采取低姿态向子女哀求、妥协、只能使情况更糟糕。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