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论文

文章 2019-07-15 07:50:30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高职毕业生受过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还希望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所创新。本文从心理,方法,态度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电工电子》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电工基础性课程,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等特点。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下面就如何在《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心理、方法、态度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也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

《电工电子》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当学生一开始接触时会很自然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引导这种兴趣,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如我们在教授电子电器专业内容时利用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的这种求知欲,多提供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纵观古今,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

在高职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由于其在中学的学习成绩较差,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也就少,渐渐地就产生了自卑感,把学习当作负担,不求上进,甘居人后。还有的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思想,整天无所事事,这样容易招致老师的训斥、处分,更容易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力给于学生正面的积极的鼓励。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升华、飞跃。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具备了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就充满了信心和把握,学习情绪、思维活跃。我在教授新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先给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就有自信,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教学合一,做为中心。

1、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专业书籍。

好的教师不仅是教课本知识,还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电工电子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练,但表达在书本中的长篇的叙述里显得纷乱复杂,让学生很难掌握条理。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更便于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而且学生在总结“纲要”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整合。而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做”的要素。

2、要培养学生有独立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经常会尝试让学生依据我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后,指导其阅读教材,进行实验,展开讨论最后小结。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了发现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好奇而发问,往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好奇心强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会更大,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创造发明的机遇。

3、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我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慢慢发现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我把这个观念在课堂中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十几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其电路本质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基本放大电路》中“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了解以上电路是已学过的“受控电源”的变形,通过知识的“迁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

三、师生平等,增进交流。

1、师生平等。

虽然某些高职学生自控力较差,但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元素之一。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师生间的平等相处,即身份平等,地位平等,话语权相等,做到使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要允许学生提出一些有背于课本或教师观念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答复,不能因教学进度,课堂纪律或碍于情面而一概地冷淡压制他们的提问与行为。

2、相互信任。

部分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这并不表示学生个体在智力上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能表明他们自身潜力没有被很好的发挥出来。本着这一思想,我在教授《电工电子》课程中对于学生一些异乎寻常的观念和设计方法以赏识的态度看待,珍惜他们思维中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迟评价,让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哪怕学生的想法只是错误的“瞎想”,教师也要倍加爱护,因为“想”的过程比“结果”要珍贵多。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让学生从“让我做”变为“我要做”,使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把从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杨善德,王实伦,章惠中。素质教育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4]金圣才。教育心理学。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8。

[5]贺斌。零距离施教——名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