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优美的散文
我和妻子、儿子、儿媳商量好,今年过年要过一个中式的传统的年,大家都为这个决定欢欣鼓舞,并热切期盼着。
腊月二十七,我和妻子驱车回了盐山老家,先拜望了本家的一些长辈和兄长们,然后去祖茔祭奠了祖先,又按老家的习俗,恭请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神灵回家过年。我把写着“王门三代宗亲神位”的祖宗牌位放在车的后排座上,紧接着到乡敬老院将我的堂伯父接上,一同回城过年。堂伯父只生了一个儿子,即我的从兄,不幸于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了,堂伯母也于前年离世,之后堂伯父享受列属的待遇,住进了乡敬老院。
腊月二十八,准备年节吃的东西,蒸年糕,蒸焖子,炸麻花,炸丸子,炸藕夹子,炖黄焖鸡,炖肘子。腊月二十九,儿子小宝、儿媳小芬从北京回到石家庄,帮我们一起忙活,继续剪、炸、烹、炖,一整天累并快乐着。
大年三十早起贴春联,春联是我亲自手写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续世长”,横批:“耕读人家”。贴剪纸,挂红灯笼,给祖宗牌位上供,上香。祖宗牌位暂安置我的书房的书桌上,牌位两旁亦有我手书的一幅对联:“祖功宗德千载泽子孝孙贤万世荣”。客厅的窗台上、地上,阳台上都摆上了鲜花,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大家都穿上中式服装,显得新颖喜气。小芬穿了一套在瑞蚨祥绸缎庄定做的中式裙装,上衣是红底牡丹花图样丝绸大襟祆,下着藏青色缎子长裙,梳了一根长辫子,额前留了长长的流海儿,本来人长得很漂亮,这一身装扮更显得妩媚俏丽,风姿绰约了,一家人十分喜欢,我老婆更是赞不绝口,她还亲手给儿媳妇在辫梢上扎上红缎带,在头上插上了一朵玫瑰花,小芬连忙亲吻一下婆婆的脸颊,印上了红红的唇印,惹得哄堂大笑。
年夜饭,每人做了自己的拿手好菜。八十高龄的堂伯父还亲手做了我们老家的特色菜“白水”,样子和味道与“梅菜扣肉”相似,但比“梅菜扣肉”好吃得多。将七、八厘米长,三、四厘米宽的肥肉膘,加上十余种佐料放在锅里文火煮成八九分熟,出锅后切成厚度不超过两毫米的薄片,盛到碗里盖面,碗底不是梅菜,而是黄豆芽和咸萝卜切成的细条。每个碗里放置十二片肉片,放在大蒸锅里,一次蒸四碗,五分钟出锅,放在嘴里,入口即化,一点油腻感也无,只有香、糯、润、爽的感觉,真乃珍馐佳肴。白肉、黄豆芽、咸萝卜条三样食材真是绝配,就象协奏曲里的小提琴、萨克斯和钢琴配器一样,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曲。这道菜被大家一扫而光,全家对老人高超的技艺赞不绝口。
老人在饭桌上对我能接他到城里过年非常感激,说我比他的亲侄子侄女还强呢!还感慨他儿子还没娶媳妇就牺牲了,没能留下个一儿半女的,说到这里又流泪了,大家连忙劝慰。我说:“大爷,您就把我当作您儿子。我父亲从小到大没少得到您的关爱,我小时侯您也没少疼我,您老人家的恩情我一辈子忘不了。”
客厅里挂了一盏八角形的玲珑剔透的红灯笼,阳台上挂了两盏直径半米多的大宫灯,红光满室,瑞彩盈门。电视上春节晚会气氛热烈,家里面笑语喧阗,其乐融融。十一点半一过,老伴便张罗着煮饺子,我和小宝到楼下的小广场上,先给祖宗烧纸,再放鞭炮和焰火。上了楼,饺子刚好煮熟,先盛了三小碗放在祖宗的供桌前,我带领全家给祖宗牌位磕头,然后回到客厅举行拜年仪式,首先是我率领全家给伯父磕头拜年,然后是小宝、小芬给我俩拜年,我俩不让他们磕头,鞠躬行礼即可,他们执意不肯,给我们行了跪拜礼,我俩都哭了。
老伴故意将她事先做过记号包了水果糖的饺子盛在小芬碗里,小芬吃到含糖的饺子,高兴地蹦起来,大家都恭喜她,说这是象征她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准能生个大胖小子。这时室外鞭炮大作,焰火照耀如同白昼,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大年初一,伯父和我们老两口七点多就起床了,老婆轻轻推开小两口的门,看到他们还在酣睡,就笑着把门关上了,两个孩子一直睡到快中午时,我们都做好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才醒。
午饭是八菜两汤,水陆杂陈;茅台、五粮液、法国人头马干邑拔兰地交相辉映。我提议在酒桌上玩一个背唐诗的游戏,规则如下:大伙轮流做庄,庄家随机翻开《唐诗三百首》,翻到哪一页,就背诵那一页的唐诗,庄家读开首一句,下首的人背第二句,以此类推,背不出者罚酒一杯。每个庄家翻五次书本,五首诗背完,下首的人坐庄。当然我伯父不加入这个游戏,他自管吃喝。
我是首轮庄家,拿来《唐诗三百首》随便一翻,是王维的《山居秋暝》,大家背诵很顺畅,没有挨罚的。第二次翻到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这次背得更好了。第三次是李端的《呜筝》,谁都背不出,三个人都喝了一杯,老伴和小芬喝法国拔兰地,用的是小型的高脚杯,小宝用青花瓷酒盅喝的茅台。第四次翻到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这次小宝对答如流,老伴和小芬又罚了一杯。第五次是李白的《将进酒》,小宝被罚两杯,老伴和小芬各罚三杯。
三个人轮流做庄下来,都被罚了酒,我诗词功力深厚,只罚了一杯,小宝次之,罚了七杯,老伴第三,罚了八杯,小芬垫底,被罚了十来杯了,不禁面红耳赤,谈笑风生起来,身上燥热,将大襟祆的纽襻儿全都解开,还来回给大家斟酒倒茶,大襟垂在一侧,忽闪忽闪的,扇起一阵阵风,我们全被她的憨态逗笑了,小宝说她就是这么一个天真率性的傻姑娘,我们两口子更喜欢她了。
四轮下来,我有些微熏,小宝泰然自若,老伴脸红红的,直冒汗,扣子都解开了,敝着怀做深呼吸,小芬脸若桃花,大说大笑,一口气背完了《春江花月夜》,把外衣也脱了,上身只穿一件与外衣成套的白色纯棉布大襟褂子,步态蹒跚地走来走去,象是在跳探戈舞,我们几个都说:“快穿上外衣,别感冒了!”她冲我们哈哈一笑:“冻不着,我直接钻被窝了。”说完径直进了卧室,不一会就鼾声如雷了。小宝赶忙进屋给她除衣盖被。老伴抱怨说都是让我闹得,让孩子喝醉了。一边抱怨一边熬了小米绿豆汤,沏了特级龙井茶,一个多小时后小芬醒了,喝了这两样醒酒的饮品,果然渐渐地好了,只是脸上羞答答地。
按老家的习俗,初二是上坟烧纸的日子。早上七点半我们就出发了。按理说,老家离省城二百多公里,不算近道,没必要非得去祖坟上烧纸,可以找个十字路口烧烧。不过这次回去一是上坟,二是送堂伯父,三是看望一下我二舅、二舅妈。我们坐在福特翼虎车里倒也宽敞舒适。小宝、小芬轮流开车,石黄高速上车不多,十点之前就到达了祖茔。自高祖始,直到我的父辈,共有三十多个坟头,我们先给我父母烧纸祭拜,然后是祖父母、曾祖、高祖,直至伯、叔祖,伯叔父,一个不落地祭拜烧纸,每逢清明节、年节,每个上坟的人都是这样,这是我们老王家的规矩,平常的日子可以随意。
将堂伯父在敬老院安置好后,直奔圣佛二舅家,见了二舅、二舅妈先磕头拜年,二舅、二舅妈拉着我们的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一大家子共进午餐后,小睡片刻,二舅操起了京胡,表哥掌起了鼓板,表弟掌锣、钗,表妹操京二胡,哐切来呔演奏起来,外祖父家是京剧世家,二舅虽然七十五岁了,但宝刀不老,率先唱了一段《龙凤呈祥》里的“劝千岁”一段,唱得字正腔圆,赢得满堂喝彩;表哥唱了《野猪林》里鲁智深的“当年关西把人伤”一段,唱得抑场顿锉,慷慨淋漓,龙虎音儿分明,好听煞!表弟唱了一段《空城计》里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稍逊;表妹唱了《西施》的南梆子“想当年伫萝村春风吹遍”,梅派韵味十足,袅袅婷婷,委婉动听;小宝唱的是《捉放曹》里的“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余派韵味不错,二舅指出了两处错误。邻居们闻声赶来,屋里院子里人渐渐地多起来,其中不乏戏迷票友,也踊跃演唱,人们都对小芬感兴趣,有夸她漂亮的,有说她穿的衣服好看的,也有人要她唱一段,她不会唱京剧,笑着连连摆手。
我夫妻二人唱了一大段《白毛女》唱段,从“紧皱的眉头得舒展”开始,唱到扎红头绳的一句“来,来,来,爹给你亲手扎起来”时,老伴甜甜地叫了一声“爹”,扑通跪在我脚下,我真的给她扎上了红头绳,她留的是短发,没有长辫子,我只好在她的头顶中央扎起一根冲天辫儿,把一屋子,一院子的人笑翻了天……我们在二舅家盘桓至初三下午才返省城。当天中午,二舅妈率领表嫂、表弟妹蒸了两锅炝面馒头,约有五六十个,给我们带上。这种馒头是我们家乡所独有的,形状如麦秸垛,将底部插入蒸笼的竹签上蒸熟,比一般的馒头密度大,瓷实,吃起来很筋道,口感极好,我走遍全国,没见过别处有这样的馒头,也没吃过这样好吃的馒头。
回家一趟弄得有些疲劳,到了初四这天,全家除了吃饭,基本上躺在床上休息。初五吃过早饭,全家搞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清扫卫生工作,并将垃圾全部扔在楼下垃圾箱里,这也是遵照传统习俗做的。大家都换上新买的红祙子,按照风俗,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踩小人”,就是把“小人”的名字写在纸片上用脚乱踩乱踹。儿子儿媳表示自己没有小人,不用费事了,我和妻子确曾有几个小人,但我们都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了,什么事情都看开了,也不用费事了。大家不免谈起“小人”这个话题,余秋雨先生在他写的《历史的暗角》一文中专门阐述了“小人”的问题。余先生本人一直备受小人困扰,有几个有名的“咬余专业户”,好多年一直“揭露、批评”余先生。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讲这些人是否“小人”,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对余先生本人而言,确定为小人是毋庸置疑的。小人在何时何地都存在,想躲过小人的暗箭是很难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就象圣人所说的“近君子,远小人”这也很难做到,我们比较容易做到的就是:自己不做小人。人若是具备下列品质就完美了:正直、善良、豁达、勇敢、宽容、睿智、幽默。要做到这些真不容易,尽管不容易,那也要努力去做。议论良久,大家觉得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体内充溢着一股浩然正气,有要做尧舜禹汤文武孔孟的志向。然而有了伟大的抱负亦不能免俗,包饺子、放鞭炮照常进行。
初六,儿子儿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我们回京。我们也调整一下身心,准备明天上班了,上班是美好的。我们这个年过得多么幸福快乐啊!明年过年,我得让孩子们去亲家去过吧,人不能太自私了不是?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