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的感人故事

文章 2019-07-15 05:35:15 1个回答   ()人看过

小山城里的电影院因市场不景气,或是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早在几年前像一间街头的铺子,经营不下去,打烊了。电影院被拆除了,在废墟上建成商业城,也许是现在兴起来的吧,转型。不做东家,做西家的生意,只要是能赚上钱养活自己就万岁了。在那个没有电视看的岁月里,我们可是把电影院当作自家里的厅上这台电视机来观赏许多年,伴随着童年、少年和青年,打发了多余的时间,否则会觉得日子过得慢悠悠的。

那时候的电影院不在街头上的一栋大房子里。我记得的是我当孩子的时候,城里的电灯不正常,好像也是有春夏秋冬。每当夏天来光临时,街尾上的百花岭拉下的瀑布也窄了,电灯的亮度也跟着黄了,夜间的电不够用,经常拉闸。冬天还好。我的父亲就会买好电影票逗着我们去吃晚饭、去洗澡、去换件干净的衣服。我们拉着爸妈的手从住在县委里的半山腰上的家里下来,走过街对面就是电影院。电影院当时在街尾,背靠旧一小的地方,面对着的是县委。

电影院是露天的。我们走过街时看到的是门庭若市,在几盏昏黄的灯下人头涌动,去抢着买电影票、去围在门口等着验票进去。我爸爸事先买好了票,带着我们像公鸡带母鸡小鸡似的,走过这扇门口,里面是一个空旷的电影院,没有屋顶,只见挂银幕的地方,用竹子一根根搭起的台子,台子的两旁各拉一条两三米高的黑布,一直到后面的门口,像一堵墙把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隔开了。里面是用木头钉的一条条凳子,我爸凭着票上的号码,带我们去对号入座。很快里面的座位被人像萝卜坑一样填满了,坐在位置上像澳洲的袋鼠,伸着长长的脖子左看右瞧,好像在寻找自己的亲人。我当孩子的,最感兴趣的是背后架起来的这两台放映机,在三角架上,上面有两个似是锅盖的盒子,放映员在往里面装影片。

时候一到,放映机上的镜头闪出一束光线落户在前方的银幕里,黑白的,一个闪光的五角星在放光芒,伴随着柱上喇叭里的悦耳的音乐。是一本《小兵张嘎》,看得正浓有味时,银幕上的画面黯淡下来,瞬间灭了,有人嚷嚷起来说:“没有电了。”我转过身去看放映机的地方,也是一片漆黑,放映员打着手电简扫来扫去,像护自己的心肝宝贝似的护着他的设备,怕骚动被人踩了。不一会银幕上的故事,在旁边的发电机嗡嗡声中伴奏下看完了电影。

记得有一次看电影时,突然下起雨来,雨不大,见到放映机上面支起把雨伞,像蘑菇似的,给我们看完电影。也有时碰上磅大雨,我们四处投难,放映员见放不了电影,用广播通知我们明天凭票再来看。

县委的坎下有一栋草房子,是我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每当里面的人上班时我都跑去从门口探他们,他们是电影院里的叔叔阿姨,在里面修理放映设备。放学后我老是垫着他们是不是在放电影?快马加鞭来到里面,有时候碰上他们在试机就站在旁边看,他们拿我无可奈何,因为我家住在县委,他们若不得。捡了他们裁掉的影片如获珍宝,回家在父亲的指导下用手电筒把影投在墙上,仿佛是自家的电影院,博得同龄的哈哈大笑,笑在童年里。

电影院搬到新址是哪一年?我己经不记得了,请看这篇散文的朋友们帮我回忆一下,告诉我,让我把时间填上去,完善这部作品。

电影院从旧址搬到新址。新的电影院在靠近街头的西边,在百货大楼和东风饭店之间的坎下。从上面下去有三个水泥台阶,正面一个大台阶,两边各有一个小台阶。电影院的正面是两层仿古建筑,下面是个厅,厅的外面是左右各一个橱窗。右边的橱窗里面是预告明天要放的电影,左边的橱窗里面写着当天要放的电影和放映的时间。从左边橱窗往左走几步是售票窗口,一到售票时间这里可是热闹了,不分男女老少一拥而上捂住售票窗口,把拿里手的钱攥住拼死也向里面伸去,嚷着里面的阿姨把票卖给我。电影院的正门是个两三百平方米的厅,厅的里面左右各有一扇观众进出的门。一到入场的时候,这里可是塞满了一簇簇的人,有的人像“流窜犯”一样,流窜在人堆里问:“你有没有多余的票?”

我的父母带着我和妹妹们来到电影院,在入口处我爸把事先买好的电影票递给看门的老大爷,他看了票放我们进去,里面仿佛是一个宽敞明亮的礼堂。一眼就看到对面的台子上架着银幕,银幕的前面是一排排固定在地板上的粉红色椅子。我爸凭着票上的座位号带着我们走在过道里去找座位坐下,外面的人陆续进来坐好。我借着空档,抬头一看顶端是个巨大的五角星,闪烁在灯光里。

时间一到,电影院里的灯一下子灭了,只见二楼上下来一束亮光射在银幕上,是三个工农兵的雕像在光芒里,音乐伴随着,很招我的心。

那时候的电影票一毛五分钱,相当于我妈有时候来不及给我们做早餐吃去上学,塞给我一毛五分钱,去外面买吃的去上学。

可是有时候找不到这一毛五分钱,去看这本已经看过多次的《地道战》,站在电影院的门口,像人家一样想混进去,混不进去去爬墙。电影院的墙壁越砌越高,越要爬,好似里面是一座“监狱,”关满了观众。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