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的人美文

文章 2019-07-15 05:08:44 1个回答   ()人看过

如果没有了风,风筝还能不能够飞翔?

希望的风

望不穿的是大山,流不尽的是江水。张宗茂是重庆彭水县一个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在大山环抱,交通闭塞的村庄,从教近四十年。

山里的风是粗野的,拖不起孩子们的梦想。那些时候,国家穷,教育穷,乡村教育资源极度缺乏。1981年,张宗茂被调到彭水县龙溪乡水田村小,当时水田村小只有两间破漏的教室,每间教室只有一个门,没有窗。而全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和九名学生。他的到来,为这片大山增添了希望。

粗野的风改变了风向,吹来了希望的风。张宗茂为了让孩子们学习,不停地找村干部,动员学生家长,亲自修起了四间木瓦结构的教室。他挨家挨户动员辍学的学生返校。看到学生家里穷,他又主动提出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垫学费。有的家长担心山路太远太险,他就答应每天接送。此时的张宗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老师,俨然也成了孩子们的父亲。

冯仑说过“看见未来的人才有未来”。张宗茂最大的理想,是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出大山。他是希望的风,放飞了孩子们梦想的纸鸢。如果说张宗茂是平凡而伟大的,那么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让孩子们看见了未来,因而有了未来。

命运的风

因为一场电影,让张宗茂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婚后他们育有两子,而他却是一位“不称职的爸爸”。在他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和学生们在一起。对于自己的孩子,他却极少关心,给人一种“自己的孩子不如学生”的感受。妻子管的严,他就悄悄从家里偷割腊肉给贫困的学生吃。小儿子看见了,内心总是有些不是滋味。

世事总是无常,命运总是很少给人惊喜。张宗茂因为终日忙于学校,对于大儿子患病的事一拖再拖。最后在妻子和村长的再三劝说下,他才送大儿子去了镇上检查。一经检查,大儿子的病情已是心脏病晚期,即医学上认为的不治之症。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真的错了,不管说什么都已经无法挽回了。他想要以百倍的爱来弥补他对大儿子的缺失,但一切悲剧都如命中注定般上演。

死神带走了的大儿子的灵魂,留下了一个残缺的家庭。小儿子因为缺失了疼自己,爱自己的哥哥,开始怪罪起自己的父亲——张宗茂。儿子与父亲之间无声的战争在这个家庭彻底打响了。他的妻子,因为缺少了亲生的骨肉,悲痛欲绝,患上了精神分裂。“你无知,你愚昧”是妻子每天都会挂在口角的谴责,他听在耳里,痛在心里,内心翻腾如海啸。但他在孩子们面前,却显得极其平静。孩子们懂事的自责起来,安慰他。他也有过怀疑,自己这样做是否值得,但看见了孩子们,他忘记了一切,忘记了家庭破裂的种种。

花什么时候开是有季节的,人什么时候会故却是无法先知的。命运总是有些不公,对于张宗茂真是残酷至极。在大儿子死后不久,他的岳母也因病去世,再是十年后精神分裂的妻子也离开了人世。小儿子再也无法忍受,开始公开向父亲“宣战”,扬言没有他这个父亲。任何仇怨都可以被化解,但需要的是时间。他“重学校,轻家庭”的是与非引人深思。

守望的风

他一生中有许多大山,他带着孩子们翻越了许多,却发现最难越过的是生活。在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的十年间,他忙完学校后就回家照顾妻子,却从未有过因家事缺课少课。他做了近二十年的代课老师,是学校始终坚守的乡村教师,却一直拿着代课老师的工资。他有个残破的家庭,一个精神分裂的妻子和一个上学的儿子,微薄的工资时常让他难以生活。他本不在乎,不怕苦,但他不愿让妻儿也和自己吃苦受累。他有过争取,争取转正的机会,但国家政策有时候却不那么尽人意,一次次将他批驳。最终在2001年,他从代课老师转正为小学高级教师。但此时的他,已经欠债缠身,离退休也不远了。

孤独是孤独者的墓志铭,或许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孤独。他的妻子在患有精神分裂十年后去世,儿子也因考取大学极少回家。但他并不孤独,他说“妻子和儿子都走了,我只有这一群孩子了”,除了妻子和儿子,孩子们成了他的全部。

时间原来真的可以改变许多,可以将仇怨化解,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当儿子发现山里的许多孩子同自己一样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便开始原谅了那个“不称职的爸爸”。时间静淌,年轮叠加,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一步步走出大山,乘着知识逆风飞翔。去一届,来一届,驻足原地的是张宗茂一生的守望。

流水静淌,也似时间的不朽;白云涌动,也似诗意的远方;草木荣枯,也似生命的执着。从太阳最暗的光束中走来,如一阵风,送来了希望,过境停留便将任教视为生命的归宿。也许他曾经也有想过放弃,但他守望的一生却履行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诺言。即使没有了风,还有希望,还有一个他。他是张宗茂,是一阵风,是放风筝的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