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回声》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只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了一个声音,好像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他明白那声音是自己的声音。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以童话的形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了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帮助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产生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及课文插图,结合实际演示的方法。
【课前准备用】
多媒体课件、水槽、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带后鼻韵母的生字,如“藏”、“扔”、“荡”的读音及“哪儿”、“哩”等语气词的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分清自然段,知道课文主要讲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行词句、朗读等训练,懂得什么是回声,回声是怎么产生的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和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回声》这课,齐读课题。上节课,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想知道的问题:什么是回声以及回声是怎么形成的?童话中的小青蛙和老师也想知道呢!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弄明白这些问题吧。
二、学习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板画半圆的桥洞)
(过渡:这个地方怎么样呢?)
⑵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地方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的?
⑶ 理解第二句。第二句是什么句?为什么觉得这句美?把什么比作什么?
⑷ 出示课件,教师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以渲染美景。
⑸ 学生以自读、指名读、评议后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体会其美景。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引读第二自然段(教师读叙述语,学生读小青蛙的话和它的回声)相机引导激发学生读书的情感。
⑵ 课件播放小青蛙的叫声和它的回声,问: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觉得怎样?指导朗读小青蛙奇怪极了的语气。(引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河岸上以后是怎么做的?
⑵ 画出表示妈妈动作的词(捡、扔)。
画出河水变化的有关动作的词(激、碰、荡)
⑶ 用找出来的动词连起来说说妈妈是怎么做的?河面有什么变化?
⑷ 课件出示课后填空题叫生填空:青蛙妈妈( )起一颗石子,( )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 )。( )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来。
⑸ 做实验:(出示水槽)
第一次认识“水的波纹”。
第二次观察“水的波纹的变化”。
第三次观察“水的波纹荡回来的样子”。
(相机板画水波)
⑹ 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青蛙妈妈这样做是想干什么呢?咱们看看青蛙妈妈是怎么给小青蛙讲的。)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 ”勾出妈妈说的话,想想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从中你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
⑵ 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情况。
⑶ 出示课件结合二、三句讲解声波和水波的相似之处及回声形成的原因及什么是回声,相机引导学生弄懂不明白的问题。
⑷ 课件出示填空:青蛙叫的声音的( ),碰到桥洞的( ),也要( )回来。
⑸ 课件播放有关回声的录像。
⑹ 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生再齐读。
⑺ 你们明白了回声是怎么形成的,高兴吗?小青蛙也和你们一样呢,看,他高兴得怎样?(让生做动作体会小青蛙的高兴心情并朗读小青蛙的话。)
5、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 课件出示小青蛙又游回桥洞的画面,问:小青蛙干什么去了?生齐读课文最后第六自然段。
⑵ 问:小青蛙为什么要回到桥洞底下叫个不停?体会小青蛙这次高兴与前一段中高兴的不同原因,并用课件来渲染小青蛙高兴的气氛,朗读好小青蛙的话。
三、总结激趣
1、结合板书总结。
2、激趣:孩子们,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回声,有时听不到?(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并推荐一人汇报。)
3、总结:孩子们,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回声这样看似神奇但并不神奇的科学知识,还等着我们去探究呢!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探究,就一定能弄明白的。
附板书:回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通过课后练习和分角色朗读,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略)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