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70古来稀美文
7月25日,我早早醒来。当意识到这一天是什么日子的时候,我忍不住呻吟起来。就在那短短的片刻,我70岁了。我迈过了宿命的栏杆,《圣经》上讲的人生之旅,我已经走完了。家人们聚在一起为我祝寿。我想,我们到底在庆祝什么呢?大概是幸存吧,我猜。
可我意识到,苍老的迹象不容回避。如果我弯腰太久,背就会咔咔作响。每天早晨醒来,它总是僵硬不堪。我发现坐着穿袜子比较容易。大清早我就得吃这样那样的药丸,简直是我每天的死亡闹钟。我猜,只吃这么点药,我还算运气好的。
死亡本身也提上了我的日程,它最终降临到了我这代人身上。父母、姑妈、伯父的去世固然哀痛,但如果他们年龄到了,就是意料中的事。只有当你的同龄人接连消失时,你才会惊醒,才会带着全新的感受阅读讣告,看看他们到底活了多少岁。这些日子我们出席了比往常更多的葬礼和追悼会,悲恸是免不了的,但同时却有些奇怪的欣慰感:这么多熟悉的面孔,这么多共同的回忆,想到逝者生前过得很好,悲痛在不知不觉中淡去。然而,当我离开时,我意识到,自己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是时候把房子收拾收拾了,我对自己说。接着乐观情绪又占了上风。要做好永远活下去的打算,有人说,要把每一天当成人生最后一天来过。建议当然很好,可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实践起来很难。
那些出席我葬礼的人,会认为我这一生过得不错吗?我问自己。多年以来,许多大学授予我名誉博士学位。在这类场合,你往往得当着所有毕业生的面,站在讲台上,听一名教员大声宣读对你的嘉奖令,或授予你学位的理由,这挺像是对追悼会的预演。我经常站在那里想,我是不是已经死了。嘉奖令里都是些恭维话,必然是这样,总不能批评你正在授予荣誉的人吧。因此,它们只阐述了我们是什么人的部分真相。真正的人生,大都藏在公众的视线之外。即便是大明星也一样,连狗仔队也无法揭示他们完整的自我。我们,本应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可不见得能随时面对真相。然而,随着死亡的脚步逼近,诚实地对待自己所过的人生,并不会带来什么太大的损失。
亚里士多德建议我们试着躺到灵床上,想象自己到了人生最后一天该如何评价自己的人生。有时,我会叫研讨班里的经理人们做个类似的测试。“请设想一下,当你垂垂老矣,马上就要告别人世。在追悼会上,你希望你最好的朋友为你宣读怎样的悼词呢?请简短地写出来。”当然,他们会发现这很难,因为他们才刚刚步入事业中期。实际上,30岁以下的人,没亲历过死亡的人,没体验过任何丧亲之痛的人,根本无法设想这类情况,只会把它写成白日梦或笑话。年纪较大的人才能完成这个练习。他们必须想象,80岁的时候,自己站在生命的尽头。当他们回首过往,会意识到,很多现在占用他们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都是毫无意义的。朋友的悼词,多半会略过他们事业的,集中在过世者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上再缅怀一两件往事,最后,以逝者留给亲人什么样的记忆告终。死者生前是什么样的人,往往比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想打动的人也越发少了。因此你看到了真相,或许就有胆量说出来,过你想过的生活,把时间花在你重视的人身上。圣奥古斯丁认为,生活就像充满诱惑的阶梯,你要向上爬,就必须要把诱惑踩在脚下。爬得越高,抛弃的诱惑越多。和爬大多数的梯子不一样,年纪越大,经历越多,人生之梯反倒越爬越轻松,因为大部分诱惑很早以前就被抛之身后了。
躺在床上,我再次意识到生活是多么短暂,忙忙碌碌地奋斗是多么不合逻辑,可其中又有一些片段弥足珍贵。总而言之,我意识到生活待我不薄。慈爱的双亲抚养我长大,碰上了我钟爱的妻子,生下一双了不起的孩子,该获得的成功一样没拉下,有良朋益友,身体健康。在人生最后阶段,能在爱我的人陪伴下,做自己爱做的事,一定是天赐之福。我不应该再吹毛求疵。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