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里说不完的故事散文随笔
不知不觉,我竟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如纤纤玉手拂过的琴弦,久久不能平静。
书读到一半我甚至都还觉得这是本毫无营养的书,浸满了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可是故事,却在我渐渐入迷的时候戛然而止了。我想,这注定是一本不平凡的书。
夏日的撒哈拉就似它漫天飞扬、永不止息的尘埃,好似再也没有过去的一天,岁月在令人欲死的炎热下粘了起来,缓慢而无奈的日子,除了使人懒散和疲倦之外,竟对什么都迷迷糊糊的不起劲,心里空空洞洞地熬着汗渍的日子。这是三毛笔下的夏日的撒哈拉,也是我心目中的撒哈拉。似乎一直黏连着,连风里都是焦灼的气味。我也渴望在这一片广袤的沙漠里自由,连寂寞都变得神圣。
撒哈拉沙漠是温柔的,载着他的过客和故事,来来往往的度着缓慢流动的年年。撒哈拉沙漠是无情的,他从来不怜惜任何一段美好的感情。
在她讲述的故事里,有三个主人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个是那位沙巴军曹。我想,他有着黝黑的皮肤,健壮的体魄,刚强的眼神,是风沙造就了他的坚毅。我被他的死震撼了,一个被仇恨啃食了16年的人,却在最危急的时候用自己的生命扑向死亡,去换取了这几个他一向视做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的性命,再也没有想到他会是这样的死去。在我的记忆中定格的,是如血的残阳中他亲手把自己的弟弟送进坟冢的目光,没有仇恨,只有悲怆与温存,就是这样的目光,让他选择了无惧死亡,成全人性的善良。
第二个是那位哑奴。我对于弱势群体总有一种特殊的关怀,他们更容易让我感动。哑奴具有着最淳朴的善良,他懂得知恩图报,用真心去对待美好的事物。我记得他站在阳光里说,我的身体不是自由的,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我想故事的开始,他是幸福的,他有着美满的家庭。最终他还是没有抵抗过命运,被卖到了远方与家人分散。他的白发在风中翻飞着,他的家人们在风沙中凝固成石块。哑奴的结局让我看到了在不平等的世界中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三毛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描述了这个故事,她最终的无可作为也反映了在残暴面前,善良有时是多么的无力。
第三个是美丽的沙伊达,三毛这样描述她的美: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的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世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的呆住了。
可惜美丽并不是一件幸事。所有的粗鲁的拉撒哈拉威女人都嫉妒她的美,用各种污浊的词汇诋毁,陷害,最终沙伊达死的那么凄惨。反抗,独立,战乱,纷乱不堪。只为过着和平的日子。然而平复一场纷争却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生命,爱情,都只是微不足道的附属品。生命随时都会失去。爱,则像海市蜃楼一样触不可及。可是,在动荡的岁月里,都有着最美,最真的感情。哪怕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都有着最古老的爱。巴西里奥菲鲁阿还有绝美的沙伊达都以死收场,三毛自己也是身心俱疲,看过心里很荒凉。
三毛,一个滚滚红尘中带着灵魂出走的女人,对啊,谁的灵魂又不是在流浪呢?
本文标签:
[!--temp.ykpl--]